[發明專利]一種LNG氣化冷源與電廠熱源循環利用的排水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73680.6 | 申請日: | 2021-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320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22 |
| 發明(設計)人: | 薛小春;宋鵬;王樓;杜建喜;張力鋒;楊恒;徐海昌;郭延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匯能源綜合物流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C9/02 | 分類號: | F17C9/02;F17C13/00;F16L55/05;F16L55/053;F28B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陳勝 |
| 地址: | 226200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lng 氣化 電廠 熱源 循環 利用 排水系統 | ||
本發明涉及一種LNG氣化冷源與電廠熱源循環利用的排水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電廠循環水泵、電廠凝汽器、電廠排水井、LNG站取水升壓泵以及LNG氣化裝置,LNG氣化裝置包括LNG管道以及氣化池;LNG站取水升壓泵將電廠排水井內含有熱量的中間介質傳輸至加熱室內的介質流通管,且加熱室內介質流通管內的中間介質受到加熱室的加熱,蒸發室的介質流通管內含有熱量的中間介質對LNG進行初步氣化且受到LNG的冷卻降溫后向電廠循環水泵排出從而實現對電廠凝汽器的降溫,最后向電廠排水井排出。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消除冷排放對周邊水資源的環境污染,有效實現經濟環保。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LNG氣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LNG氣化冷源與電廠熱源循環利用的排水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國內節能減排的不斷深化落實和能源結構的持續優化調整,液化天然氣將是今后一定時期內我國能源輸入的重要來源。LNG接收站均布置在沿海地區,液態的天然氣(LNG)需要加熱使其成為氣態(NG)后向內陸輸送,充沛的海水是經濟合理的氣化熱源,但經過液態的天然氣(存儲溫度為零下161.5℃)換熱后的海水溫度降低,排入受納水域后形成冷污染;而電廠廠址大都依水而建,直流冷卻是經常采用的冷卻方式,經過電廠循環系統排放的冷卻水攜帶大量的熱能,使受納水域水體溫度升高形成熱污染;
因此近年來對于LNG接收站和電廠相鄰布置時,周邊環境的水資源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能夠同時確保電廠和LNG接收站功能目標實現,又可以緩解或中和兩者單獨布置時對周邊水體環境的不利影響,將是目前LNG氣化成NG的轉換系統急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種LNG氣化冷源與電廠熱源循環利用的排水系統,LNG氣化裝置利用電廠排水井的溫排水作為LNG氣化熱源,充分利用電廠余熱,LNG氣化裝置的冷排水排回電廠循環水泵,以降低電廠凝汽器的進水溫度,消除冷排放對周邊水資源的環境污染,有效實現經濟環保。
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LNG氣化冷源與電廠熱源循環利用的排水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電廠循環水泵、電廠凝汽器、電廠排水井、LNG站取水升壓泵以及LNG氣化裝置,LNG氣化裝置包括LNG管道以及氣化池;
氣化池包括加熱室以及蒸發室,LNG經過蒸發室初步氣化后再經過加熱室氣化成NG向外排出收集,加熱室與蒸發室內均具有介質流通管,加熱室內的介質流通管與蒸發室內的介質流通管連通,LNG站取水升壓泵將電廠排水井內含有熱量的中間介質傳輸至加熱室內的介質流通管,且加熱室內介質流通管內的中間介質受到加熱室的加熱,蒸發室的介質流通管內含有熱量的中間介質對LNG進行初步氣化且受到LNG的冷卻降溫后向電廠循環水泵排出從而實現對電廠凝汽器的降溫,最后向電廠排水井排出;
電廠排水井連接有虹吸引水管,虹吸引水管的出口端與LNG站取水升壓泵連接且虹吸引水管上連接有多個真空泵,虹吸引水管上位于其出口端與真空泵之間的位置具有第一閥門,真空泵對虹吸引水管內進行真空抽壓后,經第一閥門以及LNG站取水升壓泵的開啟,快速實現將電廠排水井內的中間介質排向加熱室的進口端。
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在于:虹吸引水管上具有防泄漏組件,所述防泄漏組件置于真空泵與電廠排水井之間;
防泄漏組件包括多個備用管路以及控制單元,多個備用管路的輸入端依次均勻分布,且多個備用管路的輸出端共同有連通管,連通管與虹吸引水管連通,虹吸引水管上靠近備用管路輸入端下游位置具有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與對應的備用管路的輸入端之間具有第二閥門,備用管路靠近其輸入端的位置具有第三閥門,虹吸引水管上靠近第二閥門的上游位置具有振動消除結構,控制單元依次與壓力傳感器、第一閥門、第二閥門、第三閥門、振動消除結構電性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匯能源綜合物流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廣匯能源綜合物流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368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