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溫差發電系統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72567.6 | 申請日: | 2021-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7904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5 |
| 發明(設計)人: | 梁歡;蒙郝杰;張盼輝;武才澤;林珂正;許外保;慕輝;張凱;陶世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石油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N11/00 | 分類號: | H02N11/00;F25D1/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紅霖 |
| 地址: | 710065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溫差 發電 系統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溫差發電系統及其工作方法,該溫差發電系統,包括溫差發電組,所述溫差發電組包括第一溫差發電芯片、散熱結構和黑色散熱片,所述第一溫差發電芯片的熱端與黑色散熱片連接,溫差發電芯片的冷端與散熱結構連接。本發明溫差發電系統通過將溫差發電芯片熱端連接黑色散熱片進行吸熱提高溫度,摒棄了原有的通過熱輻射吸收熱量提高溫度的方法,改善了原有的通過單一熱傳導吸收熱量提高溫度的方法,將冷端與散熱結構連接,能夠增大在有限的熱冷端溫度下溫差發電芯片兩端溫度差,提高了發電效率。利用本發明的溫差發電系統能夠實現對晝夜溫差較大區域的熱量進行有效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新能源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溫差發電系統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在許多晝夜溫差較大的區域,如半干旱、干旱地區,太陽輻射強度高,地表沙石頭吸收大量熱量,但這些熱量最終都以熱能形式散失,造成浪費,至今仍沒有將這些熱量進行利用。
溫差發電是指通過熱能與電能的直接轉換,可以實現低品位能源的有效利用,利用溫熱發電技術有望用于晝夜溫差較大的區域熱量利用。現有技術中,利用海水溫差和工業余熱溫差發電等多種利用溫差發電的技術也在發展,但適用于晝夜溫差較大的區域的溫差發電技術尚屬空白。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溫差發電系統及其工作方法,本發明能夠實現對晝夜溫差較大區域的熱量進行有效利用。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溫差發電系統,包括溫差發電組,所述溫差發電組包括第一溫差發電芯片、散熱結構和黑色散熱片,所述第一溫差發電芯片的熱端與黑色散熱片連接,溫差發電芯片的冷端與散熱結構連接。
優選的,本發明溫差發電系統還包括第二溫差發電芯片,第二溫差發電芯片的冷端與散熱結構連接,第二溫差發電芯片的熱端設有黑色吸熱層,第一溫差發電芯片和第二溫差發電芯片分別位于散熱結構的兩側。
優選的,所述散熱結構采用水冷散熱裝置,所述水冷散熱裝置包括水冷箱,所述水冷箱內填充有冷卻介質。
優選的,當僅設置第一溫差發電芯片時,所述散熱結構采用散熱硅脂墊。
優選的,溫差發電組上連接有連桿,所述連桿采用伸縮桿。
優選的,本發明溫差發電系統還包括儲電裝置,還包括機械臂和陽光跟蹤系統,機械臂和陽光跟蹤系統均與溫差發電組連接,所述機械臂設置于伸縮桿的伸縮端,溫差發電組安裝于機械臂上。
優選的,本發明溫差發電系統還包括儲電裝置,所述儲電裝置與溫差發電組連接。
優選的,所述儲電裝置采用蓄電池。
優選的,本發明溫差發電系統設有多個所述溫差發電組,若干溫差發電組串聯。
本發明如上所述溫差發電系統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過程:
調整溫差發電組的方位,使黑色散熱片朝向地表,黑色散熱片能夠通過熱輻射或熱傳導吸收地表熱能;
將溫差發電組與用電器相連,溫差發電組產生的電能給用電器供電。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溫差發電系統通過將溫差發電芯片熱端連接黑色散熱片進行吸熱提高溫度,摒棄了原有的通過熱輻射吸收熱量提高溫度的方法,改善了原有的通過單一熱傳導吸收熱量提高溫度的方法,將冷端與散熱結構連接,能夠增大在有限的熱冷端溫度下溫差發電芯片兩端溫度差,提高了發電效率。利用本發明的溫差發電系統能夠實現對晝夜溫差較大區域的熱量進行有效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石油大學,未經西安石油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256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