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市域鐵路礦山法隧道燕尾段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72502.1 | 申請日: | 2021-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751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潘國濤;楊永勛;張曉明;何榮宇;于同心;趙磊;李健生;宋志宇;白玉峰;彭紅巖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九局集團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11/10 | 分類號: | E21D11/10;E21D9/00;E21D11/18;E21D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劉春成;劉素霞 |
| 地址: | 11004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鐵路 礦山 隧道 燕尾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隧道挖掘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市域鐵路礦山法隧道燕尾段施工方法,開挖前通過對小凈距段掌子面進行超前預注漿,提高掌子面前方圍巖及中間巖柱的自穩性,使中間巖柱成為整體,并且在開挖后通過施工低預應力對拉錨桿,加強兩側巖壁的連接性,保證隧道小凈距段中間巖柱整體的穩定性,采取對掌子面前方圍巖超前預注漿的方式,注漿孔為多圈,多圈注漿孔呈傘狀延伸,以通過漿液的擴散凝固對前方圍巖及中間巖柱起到固結作用,增強了掌子面圍巖和中間巖柱的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鐵路隧道工程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市域鐵路礦山法隧道燕尾段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我國市域鐵路隧道工程施工中,雙線上下行隧道的選線如不受地形限制,往往會出現一種新的結構形式即小凈距隧道。小凈距隧道具有施工過程中對地上及周邊環境的干擾小,造價低的特點,在市域鐵路中越來越受到青睞。由于小凈距隧道中間巖柱體厚度遠小于普通分離式隧道,并且受不同地質影響,圍巖變形和支護結構受力較為復雜,中間巖柱體的穩定性是小凈距隧道施工成功與否的關鍵。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不足的改進技術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燕尾端隧道中間巖柱體的不穩定性,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市域鐵路礦山法隧道燕尾段(小凈距)施工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根據設計圖紙對隧道斷面輪廓線進行測量,確定隧道的注漿固結外緣線,并在隧道端面上進行注漿孔點位放樣,其中,所述注漿孔有多圈,每圈所述注漿孔關于隧道斷面周向均布;
步驟S2,沿預設的注漿孔點位進行打孔,任意一圈所述注漿孔在隧道開挖方向上向隧道端面輪廓線的外圍傾斜以呈傘形分布,其中,所述注漿孔的傾斜角度自外圈至內圈依次減小,使每圈所述注漿孔的末端延伸至所述注漿固結外緣線上,所有注漿孔應在注漿前用承壓水進行清孔,清孔水壓不小于注漿壓力的70%,清孔至回流水穩定澄清不渾濁,孔內沉渣厚度不得大于20cm,附近有正在注漿的孔道或者注漿完成漿液強度未達到80%時,不得進行清孔作業;
步驟S3,在所述注漿孔內埋設孔口管,所述孔口管上至少具有注漿管和止漿閥;將注漿管連接注漿機進行超前預注漿,注漿過程中,注漿順序為由外圈至內圈依次注漿;
步驟S4,注漿完成后,對隧道進行開挖。
如上所述的市域鐵路礦山法隧道燕尾段施工方法,優選,超前預注漿每次的注漿長度為30米,每開挖22米進行一次超前預注漿,以此循環向前開挖。
如上所述的市域鐵路礦山法隧道燕尾段施工方法,優選,所述注漿孔為4圈,各圈注漿孔之間的半徑差為75cm。
如上所述的市域鐵路礦山法隧道燕尾段施工方法,優選,所述注漿孔的角度自外圈至內圈依次為26°、20°、16°、12°。
如上所述的市域鐵路礦山法隧道燕尾段施工方法,優選,超前預注漿的方式包括:
后退式注漿,采用鉆機直接鉆孔至預設注漿孔深度;
前進式注漿,采取鉆一段注一段的方式,直至預設注漿孔深度。
如上所述的市域鐵路礦山法隧道燕尾段施工方法,優選,步驟S4中,采用臺階臨時仰拱法進行開挖。
如上所述的市域鐵路礦山法隧道燕尾段施工方法,優選,所述臺階臨時仰拱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九局集團第七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九局集團第七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25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橫縱向間距可調式線控底盤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呼吸科用環境清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