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斜交梁結構及應用該斜交梁結構的建筑物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71431.3 | 申請日: | 2021-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9392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4 |
| 發明(設計)人: | 尚凱;蔣翠芳;原文奎;謝楠;李萌;李啟;趙方正;辛蕾;李泉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C3/02 | 分類號: | E04C3/02;E04B1/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遠方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馬軍芳;張艷 |
| 地址: | 10260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斜交梁 結構 應用 建筑物 | ||
1.一種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梁和次梁,主梁與次梁之間的夾角為銳角;
所述主梁包括:主梁縱筋及連接在主梁縱筋之間的主梁箍筋;
所述次梁包括:次梁縱筋、第一次梁箍筋和第二次梁箍筋;所述第一次梁箍筋位于次梁的兩端,與次梁縱筋垂直連接;第二次梁箍筋位于主梁與次梁的節點處,與次梁縱筋垂直布置;第二次梁箍筋與次梁縱筋連接或與位于最外側的主梁縱筋相連;第二次梁箍筋的長度小于第一次梁箍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腋鋼筋,從主梁與次梁之間的夾角處穿過,其一端連接至主梁,另一端連接至次梁;所述腋鋼筋作為混凝土澆筑形成的腋的主體骨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腋鋼筋包括:中間段、主梁連接段和次梁連接段;其中,中間段為直線段,與主梁之間的夾角為銳角,其一端延伸至次梁端部,另一端延伸至主梁的節點處;主梁連接段與中間段之間的夾角為鈍角,主梁連接段與主梁縱筋平行且與主梁箍筋相連;次梁連接段與中間段之間的夾角為鈍角,次梁連接段與第一次梁箍筋平行,與至少一個次梁縱筋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當主梁與次梁的夾角為30°-60°時,沿主梁延伸方向的腋長度與沿次梁方向的腋長度之比為1:2;
當主梁與次梁的夾角大于60°時,沿主梁延伸方向的腋長度與沿次梁方向的腋長度之比為2:3。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次梁還包括:腋鋼筋連接筋,設置于次梁的端部,與次梁縱筋平行;所述次梁連接段還與腋鋼筋連接筋相連。
6.根據權利要求2-5任一項所述的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腋的長度通過如下公式確定:
其中,y為腋的長度,b為主梁寬度。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方式對主梁箍筋進行配置:
主梁從節點鈍角根部向端部跨度的1/24-5/24范圍內,按剪應力增大量逐漸減小的規律進行配箍,剪應力增大量取值范圍為65%-7%。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主梁箍筋的配置方式為:
主梁從節點鈍角根部向端部跨度的1/24-1/12范圍內,按剪應力增大45%-61%進行配箍;
主梁從節點鈍角根部向端部跨度的1/12-1/8范圍內,按剪應力增大50%-61%進行配箍;
主梁從節點鈍角根部向端部跨度的1/8-1/6范圍內,按剪應力增大32%-50%進行配箍;
主梁從節點鈍角根部向端部跨度的1/6-5/24范圍內,按剪應力增大8%-32%進行配箍。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二次梁箍筋的配置方式為:
次梁從節點鈍角根部向端部跨度的1/24-1/12范圍內,按剪應力增大14%-27%進行配箍;
次梁從節點鈍角根部向端部跨度的1/12-1/8范圍內,按剪應力增大12%-27%進行配箍。
10.根據權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根據剪應力增大量進行配箍,通過如下公式進行確定:
其中,Vu為剪應力增大量,fyv為主梁箍筋的抗壓強度,Asv為配置在同一截面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s為箍筋間距,h0為截面有效高度。
11.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斜交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縱筋的配置方式為:
次梁從節點銳角腋的邊緣向端部跨度的0-1/24范圍內,按彎矩增大21%到37%進行配筋;
次梁從節點銳角腋的邊緣向端部跨度的1/24-1/12范圍內,按彎矩增大12%-21%進行配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1431.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