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軟巖地層的自鉆式帶止漿塞組合注漿錨桿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71346.7 | 申請日: | 2021-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075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楊;王檔良;張豆豆;侯慶學;楊道坤;翟果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中巖巖土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20/02 | 分類號: | E21D20/02;E21D21/00;E21D20/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善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00 | 代理人: | 黃玲 |
| 地址: | 22111***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地層 鉆式帶止漿塞 組合 注漿錨桿 | ||
本發明屬于巖土工程錨固技術領域,尤其為一種適用于軟巖地層的自鉆式帶止漿塞組合注漿錨桿,包括注漿錨桿體與安裝于所述注漿錨桿體頂端的鉆頭和安裝于所述注漿錨桿體尾部的膨脹橡膠止漿管,所述注漿錨桿體的內部開設有注漿腔,所述注漿腔的內部連接有注漿管,所述注漿錨桿體遠離所述鉆頭的一端安裝有外側止漿機構,所述外側止漿機構的一側安裝有支撐機構,通過設置的注漿錨桿體配合鉆頭將錨桿鉆入巖層,再配合膨脹橡膠止漿管和注漿腔,不用拔注漿錨桿體,直接封孔注漿,避免鉆孔后鉆孔內再次塌方導致注漿管難以下放,通過設置的外側止漿機構和支撐機構相配合,當鉆孔所在圍巖破碎程度較高,裂縫較多時,很好的將鉆孔密封,保證較高注漿壓力,錨固效果得到保證。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巖土工程錨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用于軟巖地層的自鉆式帶止漿塞組合注漿錨桿。
背景技術
巖土工程錨固用于工程中的軟弱圍巖,斷層破碎帶,高地應力變形等復雜地質,特別是塌孔嚴重和圍巖斷層比較深的時候,注漿錨桿加固就是為防止地層變形坍塌或失穩而危及安全而對地層進行加固的一種主要的支護技術,通過設置在地層中的錨桿所具有的高強度抗拉能力及通過錨桿與錨桿周圍的注漿體與地層之間密實結合等方式將地層加固起來,就注漿錨桿支護工藝而言,較高的注漿壓力可保證漿液在破碎巖體中產生較大的擴散范圍,實現較好的圍巖加固支護效果,但注漿壓力的增大,對止漿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止漿系統可有效實現對錨桿鉆孔孔口的封堵,提高鉆孔內注漿壓力,目前常用的普通型止漿塞多為圓臺型橡膠止漿塞或者是圓臺型硬質塑料止漿塞,該普通型止漿塞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止漿塞變形范圍有限,對錨桿和鉆孔壁的擠壓能力有限,無法實現對較高注漿壓力孔的有效封堵,當鉆孔所在圍巖是軟巖地層這種破碎程度較高且極易坍塌的巖層時,鉆孔不易成形,止漿塞外沿與鉆孔壁之間易形成縫隙,這使得錨桿注漿時止漿塞不能保證良好氣密性,在注漿過程中會出現溢漿、漏漿、噴漿現象,使得鉆孔內漿液壓力無法達到設計值,極大的影響注漿支護效果。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適用于軟巖地層的自鉆式帶止漿塞組合注漿錨桿,具有不拔注漿錨桿體,直接封孔注漿且鉆孔氣密性好的特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適用于軟巖地層的自鉆式帶止漿塞組合注漿錨桿,包括至少一注漿錨桿體,安裝于所述注漿錨桿體頂端的鉆頭和安裝于所述注漿錨桿體尾部的膨脹橡膠止漿管,所述注漿錨桿體的內部開設有注漿腔,所述注漿腔的內部連接有注漿管,所述注漿管位于所述注漿腔內的頂端安裝有可調承壓閥片,所述注漿錨桿體的外壁位于所述膨脹橡膠止漿管的位置安裝有管壁逆止球,所述注漿錨桿體遠離所述鉆頭的一端安裝有外側止漿機構,所述外側止漿機構遠離所述注漿錨桿體的一側安裝有支撐機構;
所述外側止漿機構,包括彈性止漿墊、支撐扳、第一支撐柱、第一支撐套筒、安裝座、支撐腔、支撐滾動圈和滾動密封圈,所述注漿錨桿體所在的墻面周圍開設有止漿墊放置槽,所述彈性止漿墊安裝在所述止漿墊放置槽內,所述彈性止漿墊遠離所述注漿錨桿體的一側安裝有所述支撐扳,所述支撐扳圍繞所述注漿管安裝有所述安裝座,所述安裝座的內部開設有所述滾動密封圈安裝槽,圍繞所述滾動密封圈安裝槽開設有若干個所述支撐腔,所述滾動密封圈安裝槽的內部安裝有所述滾動密封圈,所述支撐腔的內部安裝有所述支撐滾動圈,所述支撐滾動圈與所述滾動密封圈過盈配合,所述支撐扳遠離所述彈性止漿墊的一側安裝有若干個所述第一支撐柱,所述第一支撐柱遠離所述彈性止漿墊的一端安裝有所述第一支撐套筒,所述注漿管穿過所述第一支撐套筒。
優選的,所述支撐機構,包括底板、下壓重塊、轉軸、第二支撐桿、承重繩、第二支撐套筒和彈性套墊,所述底板的一端安裝有所述下壓重塊,所述底板的另一端通過所述轉軸安裝有所述第二支撐桿,所述第二支撐桿遠離所述轉軸的一端安裝有所述第二支撐套筒,所述第二支撐套筒的一側安裝有所述彈性套墊,所述注漿管穿過所述第二支撐套筒和所述彈性套墊,所述彈性套墊與所述第一支撐套筒相接觸,所述第二支撐桿靠近所述第二支撐套筒的部位安裝有所述承重繩,所述承重繩遠離所述第二支撐桿的一端與所述承重繩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礦業大學;徐州中巖巖土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礦業大學;徐州中巖巖土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1346.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