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損傷產品自動修復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71276.5 | 申請日: | 2021-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001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鄧志偉;劉慧君;田創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東莞市茶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4B1/00 | 分類號: | B24B1/00;B24B49/12;B24B5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國新南方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4 | 代理人: | 周雷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損傷 產品 自動 修復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損傷產品自動修復系統及方法,包括視覺處理模塊、物料轉移機器人、打磨機器人,還包括二維碼管理后臺;所述視覺處理模塊用于獲取所述損傷產品的圖像信息并分析處理,將分析結果發送至所述二維碼管理后臺;所述二維碼管理后臺用于根據所述分析結果控制所述物料轉移機器人對所述損傷產品進行傳送;所述物料轉移機器人用于傳送所述損傷產品,當所述分析結果為需要打磨時,將所述損傷產品傳送至所述打磨機器人;所述打磨機器人用于打磨所述損傷產品。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減少了人為不確定因素導致產品較高的報廢率,并且提高了修復產品的效率,滿足了現代智能制造的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產品修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損傷產品自動修復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制造業的興起,各種電子產品層出不窮,這些產品在生產、運輸等過程中,會因為各種意外情況導致外觀面受到損傷,例如劃傷、碰傷、壓傷等情況,發生這樣的意外事件時候,就需要對受到損傷的產品去進行人工甄別,然后對受到損傷的產品進行分類,受損嚴重的產品無法進行打磨的產品只能報廢,可以進行打磨的產品才能進行手工打磨,手工打磨的過程也存在不確定的因素導致產品報廢。
這樣的修復方法不僅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去進行,還有一些不確定的人為因素導致產品較高的報廢率,并且這樣修復產品的效率十分低下,也無法滿足現代智能制造的需求。
發明內容
為解決傳統產品修復過程耗費人力較多、人為不確定因素導致較高報廢率以及修復產品效率低下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損傷產品自動修復系統及方法。
一種損傷產品自動修復系統,包括視覺處理模塊、物料轉移機器人、打磨機器人,還包括二維碼管理后臺;
所述視覺處理模塊用于獲取所述損傷產品的圖像信息并分析處理,將分析結果發送至所述二維碼管理后臺;
所述二維碼管理后臺用于根據所述分析結果控制所述物料轉移機器人對所述損傷產品進行傳送;
所述物料轉移機器人用于傳送所述損傷產品,當所述分析結果為需要打磨時,將所述損傷產品傳送至所述打磨機器人;
所述打磨機器人用于打磨所述損傷產品。
一種損傷產品自動修復方法,包括步驟:
拍攝損傷產品生成圖像信息;
根據所述圖像信息對所述損傷產品進行分析,識別所述損傷產品的損傷部位,并將識別結果發送至二維碼管理后臺;
當所述損傷產品無損傷部位時,通過所述二維碼管理后臺控制物料轉移機器人對所述損傷產品進行出料,否則,通過所述二維碼管理后臺控制物料轉移機器人將所述損傷產品傳送至打磨機器人進行打磨;
通過打磨機器人打磨所述損傷部位;
判斷所述損傷產品是否仍有損傷部位,若是,則循環所述拍攝損傷產品生成圖像信息至所述通過打磨機器人打磨所述損傷部位的步驟,否則,對所述損傷產品進行出料。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損傷產品自動修復系統及方法,通過視覺處理模塊能夠獲取所述損傷產品的圖像信息并進行分析處理,極大降低了人的肉眼去鑒別判斷所述損傷產品帶來的誤差,同時在分析到損傷產品確實存在損傷部位時,通過二維碼管理后臺控制物料轉移機器人對所述損傷產品進行傳送,并使用打磨機器人根據視覺處理器定位的損傷部位進行打磨,極大提高了打磨的位置精度,縮短打磨消耗的時間,以上視覺處理模塊、物料轉移機器人、打磨機器人的引入使得該損傷產品自動修復系統及方法能夠智能識別損傷產品的損傷部位并智能轉移和打磨,極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損傷產品修復處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損傷產品自動修復系統的架構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中視覺處理模塊的架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東莞市茶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東莞市茶山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127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