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氨基酸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71181.3 | 申請日: | 2021-05-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534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解曉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金雨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1/00 | 分類號: | C05G1/00;C05G3/80;C05F17/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侯華民 |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氨基酸 有機肥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氨基酸有機肥、制備方法及其應用,所述氨基酸有機肥,包括以下原料:濕垃圾、污水、豆粕、魚粉、腐殖酸、芽孢桿菌、椰殼和磷酸二氫鉀。通過提取濕垃圾中氨基酸復合物,達到濕垃圾中氨基酸的充分利用;通過濕垃圾提取氨基酸后的剩余物與污水合并發酵制備有機肥,提高了污泥作為有機肥的質量,達到污水、垃圾治理及應用目的。所述氨基酸有機肥葉面可應用在葉面肥噴施、灌溉施肥、無土栽培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氨基酸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對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的問題越來越關注,生物有機肥作為一種綠色、有機、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肥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生物有機肥一般是由腐熟堆肥(腐熟雞糞、腐熟豬糞、腐熟牛糞、腐熟污泥等)、蛋白源(菜餅、豆餅、藍藻泥等)和功能微生物(固氮微生物、解磷微生物、解鉀微生物、根際促生微生物、拮抗微生物等)組成,同時具備微生物肥料和有機肥料雙重效果。
基于腐熟堆肥生產生物有機肥如果不添加額外氨基酸資源,功能微生物在固體發酵過程中的數量會直線下降,因此,基于腐熟堆肥固體發酵功能微生物必須添加一定的氨基酸資源。氨基酸資源不僅對生物有機肥中功能微生物有促進繁殖的作用,同時也能提高腐熟堆肥的pH和腐熟堆肥游離氨基酸的含量。生物有機肥中游離氨基酸可以直接被作物吸收作為植物的養分,對植物的生長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另外,氨基酸含有羧基(-COO)和氨基(-NH2)兩個官能團,可以螯合土壤金屬離子,促進植物對微量元素的吸收。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垃圾分類政策,目的是通過分類來實現不同類別垃圾的二次利用,然而目前一些城市地區垃圾混合收集、運輸、處理(焚燒或填埋)仍然是垃圾清運處理工作的“常態模式”。花了大力氣分出來的濕垃圾還是通過焚燒、填埋進行處理,相比之前不僅沒有帶來資源化收益,反而增加了很多的成本。如何將分類垃圾回收利用,特別是濕垃圾,濕垃圾主要分為餐廚垃圾和廚余垃圾,餐廚垃圾是指來自家庭廚房、餐廳、食堂等地的易腐垃圾,廚余垃圾是指除餐廚垃圾外,包括居民生活中產生的食物殘余、吃剩的食物、來自菜場的果蔬垃圾和食品加工行業的垃圾等易腐垃圾。濕垃圾除含水量高外,蛋白質含量高達12.1%。此外,現有技術中市政污水污泥發酵的有機肥,往往通過添加其他營養素才能保證有機肥的高效。
發明內容
鑒以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氨基酸有機肥,通過提取濕垃圾中氨基酸復合物,達到濕垃圾中氨基酸的充分利用;通過濕垃圾提取氨基酸后的剩余物與污水合并發酵制備有機肥,提高了污泥作為有機肥的質量,達到污水、垃圾治理及應用目的。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氨基酸有機肥,包括以下原料:濕垃圾、污水、豆粕、魚粉、腐殖酸、芽孢桿菌、椰殼和磷酸二氫鉀。所述原料的重量配比為:濕垃圾30-50份、污水200-300份、豆粕5-15份、魚粉8-10份、腐殖酸2-6份、芽孢桿菌0.05-0.15份、椰殼5-20份、磷酸二氫鉀1-5份。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芽孢桿菌為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短芽孢桿菌中的一種或多種。
一種上述氨基酸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濕垃圾中氨基酸復合物的提取;
步驟二,椰殼經蒸煮、脫脂后,機械打松成椰殼纖維;
步驟三,濕垃圾中氨基酸復合物提取后的剩余物、豆粕、魚粉、腐殖酸、芽孢桿菌與污泥發酵,制得初級有機肥;
步驟四,將氨基酸復合物、初級有機肥、磷酸二氫鉀混合干燥,制成氨基酸有機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步驟一:首先將濕垃圾初篩,篩去雜物,所述雜物為塑料、織物和金屬;然后再將篩去雜物的濕垃圾水洗,水洗過濾后得到濾渣和滲濾液;所述濾渣經酸解中和得到氨基酸復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金雨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海南金雨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7118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