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動力電池托盤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68051.4 | 申請日: | 2021-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1057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7 |
| 發明(設計)人: | 盧楚輝;伍健;馬潔高;黃真;鄒姚輝;南銀姬;何佳健;蔣中洲;余云霞;陳明;李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50/325 | 分類號: | H01M50/325;H01M50/249;H01M50/258;H01M50/244;H01M50/233;H01M50/24;H01M50/26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黃華蓮 |
| 地址: | 545005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動力電池 托盤 | ||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動力電池托盤,包括托盤本體、底部橫向梁、底部縱向梁、頂部橫向梁,以及頂部縱向梁。托盤本體具有支撐面和底面,底部橫向梁和底部縱向梁均設于托盤本體的底面上,底部橫向梁的兩端分別設有延伸至托盤本體外且用于固定連接車身的第一連接座;底部縱向梁的兩端分別設有延伸至托盤本體外且用于固定連接車身的第二連接座;頂部橫向梁和頂部縱向梁均設于托盤本體1的支撐面上。本發明中,托盤本體上設置有底部橫向梁、底部縱向梁、頂部橫向梁,以及頂部縱向梁,提高了托盤本體的結構強度,避免托盤本體因抵擋外部沖擊能力不足而導致托盤本體上的動力電池被擠壓、刺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動力電池托盤。
背景技術
動力電池包括箱體、電池模組、熱管理系統、電池管理系統,以及電氣元件等。
應用在汽車上時,動力電池需要通過托盤支撐在汽車上。
為對動力電池總成提供良好的保護,托盤要求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和能夠抵擋外部沖擊的結構強度。
因此,目前亟需提供一種支撐可靠、結構強度大的動力電池托盤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支撐可靠、結構強度大的動力電池托盤。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動力電池托盤,包括托盤本體、底部橫向梁、底部縱向梁、頂部橫向梁,以及頂部縱向梁。托盤本體具有支撐面和底面,使用時,動力電池支撐在支撐面上,底部橫向梁和底部縱向梁均設于托盤本體的底面上,所述底部橫向梁的兩端分別設有延伸至所述托盤本體外且用于固定連接車身的第一連接座;所述底部縱向梁的兩端分別設有延伸至所述托盤本體外且用于固定連接車身的第二連接座;頂部橫向梁和頂部縱向梁均設于托盤本體的支撐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底部橫向梁為橫向板;所述橫向板貼合在所述底面上;所述橫向板上朝向所述底面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一橫向凹槽;所述第一橫向凹槽的內壁和所述底面圍合形成橫向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橫向凹槽的側壁和底壁弧形過渡,所述第一橫向凹槽的側壁和所述橫向板上朝向所述底面的表面弧形過渡。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橫向凹槽設有多個,多個所述第一橫向凹槽間隔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底部縱向梁包括依次連接的首段、跨越所述底部橫向梁的跨越段,以及末段;所述首段為第一縱向板;所述第一縱向板上朝向所述底面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一縱向凹槽,所述第一縱向凹槽與所述底面圍成第一縱向通道;所述末段為第二縱向板;所述第二縱向板上朝向所述底面的表面凹陷形成第二縱向凹槽,所述第二縱向凹槽與所述底面圍成第二縱向通道。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縱向凹槽的側壁和底壁弧形過渡,所述第一縱向凹槽的側壁和所述第一縱向板上朝向所述底面的表面弧形過渡;所述第二縱向凹槽的側壁和底壁弧形過渡,所述第二縱向凹槽的側壁和所述第二縱向板上朝向所述底面的表面弧形過渡。
進一步地,所述底部橫向梁上開設有沿所述底部橫向梁延伸方向設置的第二橫向凹槽,所述底部橫向梁具有背向所述托盤本體的預定表面;所述第二橫向凹槽形成在所述預定表面上;所述跨越段架設在所述第二橫向凹槽的開口上方并跨越所述底部橫向梁。
進一步地,所述底部橫向梁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底部橫向梁相互平行設置;所述跨越段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跨越段與多個所述底部橫向梁一一對應,多個所述跨越段分別跨越對應的底部橫向梁;所述底部縱向梁還包括設于相鄰兩個所述跨越段之間且分別與相鄰的兩個所述跨越段相連的連接段。
進一步地,所述底部縱向梁的數量為多個,多個所述底部縱向梁間隔設置在所述底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機構包括設于所述支撐面上的多個用于與所述動力電池連接的安裝柱。
本發明實施例一種動力電池托盤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6805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