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蘆葦吸管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66412.1 | 申請日: | 2021-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6357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秋均;張順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7K9/00 | 分類號: | B27K9/00;B27M1/08;B27M3/24 |
| 代理公司: | 重慶中之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趙群偉 |
| 地址: | 646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蘆葦 吸管 制造 方法 | ||
1.一種蘆葦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直徑符合吸管標準且兩結節間長度至少達到吸管標準長度一半的蘆葦桿(7)選出;
2)將蘆葦桿(7)兩結節之間的部分切下,保證蘆葦桿(7)和葉皮(8)一同切開,葉皮(8)包裹在蘆葦桿(7)外形成內外兩層管;
3)采用去絮裝置將葉皮(8)的一端多切除一部分以露出內層的蘆葦桿(7);
4)采用去絮裝置將蘆葦桿(7)內的葦絮進行清除;
5)利用清洗液對蘆葦桿(7)進行清洗;
6)高溫鹽水消毒或高溫蒸汽吹入消毒后曬干即可;
所述去絮裝置包括夾持單元、旋進去絮單元和氣流單元,步驟3)中去絮裝置對蘆葦桿(7)進行去絮的具體步驟為:首先夾持單元將蘆葦桿(7)進行夾持,然后旋進去絮單元自轉并伸入到蘆葦桿(7)內進行去絮,最后氣流單元將蘆葦桿(7)內部殘留的葦絮吹出;
所述夾持單元包括上蓋板(1)和下蓋板(2),所述上蓋板(1)和所述下蓋板(2)相對的一側設有圓弧部且二者能相對運動以對蘆葦桿(7)進行夾持,所述旋進去絮單元包括去絮棒(3)和驅動機構,所述去絮棒(3)的一端固定連接有柔性的毛刷(4)且所述毛刷(4)的直徑大于蘆葦桿(7)的內徑,所述去絮棒(3)的另一端連接有用以驅動其自轉的電機(5),所述驅動機構與所述去絮棒(3)相連用以驅動所述毛刷(4)插入或退出蘆葦桿(7)內;所述氣流單元包括噴嘴(6)和與所述噴嘴(6)相連的供氣設備,所述噴嘴(6)設置在所述上蓋板(1)背離所述去絮棒(3)的一端且其與蘆葦桿(7)同軸;
所述下蓋板(2)背離所述去絮棒(3)的一端設有用于切削葉皮(8)的刀頭(13),所述去絮棒(3)呈圓臺狀且其較小的一端朝向蘆葦桿(7),所述去絮棒(3)較大的一端與蘆葦桿(7)的內徑過盈配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蘆葦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葉皮(8)背離蘆葦桿(7)的一端纏繞有包裹層。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蘆葦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層為食品級膠帶或紙管。
4.如權利要求1至3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蘆葦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圓弧部相對的一側固設有柔性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蘆葦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去絮棒(3)采用食品級硅膠制成且其朝向所述上蓋板(1)的一端設有導向斜角。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蘆葦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機架(14),所述機架(14)上沿蘆葦桿(7)的軸向滑動連接有安裝座(9),所述驅動機構與所述安裝座(9)相連用以驅動其滑動,所述去絮棒(3)的數量為多個且其均轉動連接于所述安裝座(9)上,各所述去絮棒(3)背離所述毛刷(4)的一端套設有帶輪(10)且各所述帶輪(10)通過皮帶(11)傳動連接,所述電機(5)與其中任一所述去絮棒(3)背離所述毛刷(4)的一端相連。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蘆葦吸管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蓋板(2)的兩端分別固設有凸臺(12),各所述凸臺(12)分別對蘆葦桿(7)的端面進行軸向限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醫科大學,未經西南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6641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