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風浪流多能聯合發電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65556.5 | 申請日: | 2021-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76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1 |
| 發明(設計)人: | 孫鵬楠;譚哲;具遠通;陳鑫哲;徐添財;苗建明;鄧銳;呂鴻冠;殷曉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 |
| 主分類號: | F03D9/25 | 分類號: | F03D9/25;F03D7/02;F03D17/00;F03D13/25;F03B13/16;F03B13/26;F03B1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黃奕東 |
| 地址: | 51027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風浪 多能 聯合 發電 裝置 | ||
1.一種風浪流多能聯合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11);
水上發電組件(20),所述水上發電組件(20)安裝在所述框架(11)上,所述水上發電組件(20)包括安裝在所述框架(11)上的風機(21);
水面發電組件(30),所述水面發電組件(30)包括浮體(31)、位于所述浮體(31)上方的至少一個上輪繩發電單元(33)以及位于所述浮體(31)下方的至少一個下輪繩發電單元(32),所述上輪繩發電單元(33)和所述下輪繩發電單元(32)安裝在所述框架(11)上,所述上輪繩發電單元(33)通過纜繩(34)連接所述浮體(31),所述下輪繩發電單元(32)通過纜繩(34)連接所述浮體(31),所述浮體(31)振蕩浮動,以帶動所述上輪繩發電單元(33)或所述下輪繩發電單元(32)發電,所述上輪繩發電單元(33)和所述下輪繩發電單元(32)均包括發電機(321)以及設置于所述發電機(321)的轉軸上的卷筒(323),連接所述浮體(31)的纜繩卷在相應的所述卷筒(323)上,所述發電機(321)的轉軸設置有齒輪變速器(322),所述發電機(321)的轉軸設置有發條(324)以儲存彈性勢能,所述上輪繩發電單元(33)至少三個,且相互呈圓周環形分布;以及
水下發電組件(40),所述水下發電組件(40)安裝在所述框架(11)上,所述水下發電組件(40)包括安裝在所述框架(11)的若干個水輪機(41),所述框架(11)為多棱柱桁架架構,所述框架(11)各棱邊安裝有所述水輪機(41),所述水輪機(41)尾部安裝有流向標(42),以使所述水輪機(41)的葉片隨水流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浪流多能聯合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纜繩(34)為柔性繩索。
3.根據權利要求1至2任意一項所述的風浪流多能聯合發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上發電組件(20)還包括安裝在所述框架(11)上的風機塔架(23),所述風機(21)安裝在風機塔架(23)上端,所述風機(21)尾部安裝有風向標(22),以使所述風機(21)的葉片隨風向轉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未經中山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65556.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輪轂通風散熱裝置
- 下一篇:一種動態可控超寬幅高頻響離子源調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