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62521.6 | 申請日: | 2021-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79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嵇廣宇;樊煜;李雪晨;王潤民;鄭宇涵;孫進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57/024 | 分類號: | B62D57/024;B25J1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千語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94 | 代理人: | 尚于杰;祁文彥 |
| 地址: | 210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負壓式 仿生 機器人 | ||
1.一種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設置在框架上的攝像頭、控制器、轉向機構和至少四個爬臂,且爬臂的數量為偶數,所有爬臂分為兩組設置于框架的兩側;
每個爬臂包括前臂、連接臂、第一舵機、第二舵機、第三舵機和第一吸附組件;
所述第一舵機的殼體固定在框架上,第一舵機的輸出軸與前臂通的一端連接,前臂通的另一端連接于第二舵機的殼體固連,第二舵機的輸出軸與連接桿固連,第三舵機的殼體與連接桿固連,第三舵機的輸出軸與連接臂的一端固連,第一吸附組件設置在連接臂的另一端;
所述第一舵機、第二舵機、第三舵機和攝像頭均與控制器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組件包括第一氣缸和多個第一吸盤;
所述連接臂的端部設置有第一定位套,第一氣缸的缸體嵌設在第一定位套中,氣缸的活塞桿豎直朝下設置,活塞桿的末端設置有第一吸盤連接件,第一吸盤連接件的下端連接有海綿真空第一吸盤。
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機構位于框架的底部,包括電機和支架,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框架通過固定臺與框架固連,電機與支架固連,電機的輸出軸豎直設置;
所述支架包括圓柱連接體和三個支撐桿,三個支撐桿沿連接體的周向均勻布置,呈輻射狀,支撐桿末端設置有第二吸附組件;
所述第二吸附組件包括第二氣缸和多個第二吸盤;
所述支撐桿末端設置有第二定位套,第二氣缸的缸體嵌設在第二定位套中,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豎直朝下設置,活塞桿的末端設置有第二吸盤連接件,第二吸盤連接件的下端連接有海綿真空第二吸盤。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組件和第二吸附組件上均設置有的三個海綿真空吸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底部固定設置有第四舵機,第四舵機的輸出軸與旋轉臺連接,旋轉臺上設置有伸縮桿,伸縮桿的末端設置有攝像機固定臺;
所述第四舵機的輸出軸豎直設置,伸縮桿與第四舵機的輸出軸垂直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示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控制系統,以及電機均與控制器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臂的數量為6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頂板、底板,前側板和后側板,整體呈長方體形狀。
9.基于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進行探傷監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將該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移到待探傷區域,使六個爬臂的海綿真空第一吸盤組完全吸附在橋面上;轉向機構的所有第二吸盤與橋面解除吸附;
S2:調節攝像頭,使得攝像頭正對混凝土裂縫區域,拍照并且實時通過攝像機固定臺內置高性能CMOS圖像傳感器將圖片輸送到PC端或者手機端控終端;
S3:當裂縫距離攝像頭位置大于500mm時,超出攝像頭裂縫高清成像范圍,則需移動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
S31:此時六條足吸附在墻面上處于初始狀態,決定開始運動時,通過控制器位于同一側的三個爬臂的第一吸盤解除吸附,控制第一向氣缸的活塞桿收縮,使第一吸盤抬起;然后通過控制位于同一側三個爬臂的第一舵機、第二舵機和第三舵機協同運動,帶動爬臂向前移動一個步距;
S32:然后通過控制器控制三個第一氣缸的活塞桿伸長,使三個爬臂的第一吸盤再次吸附到墻面上;
S33:重復上述步驟S31和S32,完成另一側三個爬臂向前移動一個步距,左右兩組三個爬臂交替運動,實現機器人的持續向前運動;
S4:重復步驟S2和S3,使得攝像頭再次正對裂縫位置進行探傷檢測。
10.權利要求9所述負壓式仿生爬壁機器人進行探傷監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機器人需要轉彎時,按照如下步驟進行:
S91:通過控制器控制轉向機構的所有第二吸盤與橋面吸附;
S92:控制六個爬臂的海綿真空第一吸盤解除吸附,通知第一氣缸的活塞桿收縮;
S93:通過控制器開啟電機,帶動框架和六個爬臂整體轉動,轉動到設定角度后,電機停止工作;
S94:控制六個爬臂的第一氣缸活塞桿伸長,海綿真空第一吸盤再次與橋面吸附;
S95:通過控制器控制轉向機構的所有第二吸盤與橋面解除吸附,則完成轉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6252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