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機理與數據聯合驅動的運輸振動建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62014.2 | 申請日: | 2021-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3955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2-20 |
| 發明(設計)人: | 康甜;向吳維凱;王文;張高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時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田高潔 |
| 地址: | 621000***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理 數據 聯合 驅動 運輸 振動 建模 方法 | ||
1.一種機理與數據聯合驅動的運輸振動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在多體動力學模型基礎上,引入隨速度變化的路面不平整激勵Gd、車輪非圓轉動激勵Gt、發動機非平衡轉動激勵Gm并結合車輪振動的結構傳遞函數H1、懸架振動的結構傳遞函數H2、車廂振動的結構傳遞函數H3,形成從路面到車廂底板振動的主要激勵源和傳遞關系的物理模型;
步驟二,獲取振動數據,計算模型中的參數;輸入參數為路面不平整激勵Gd(n)、P1、P2、P3、v、輪胎滾動半徑R、發動機轉速ω,分別計算路面不平整激勵的時間頻率fr、車輪非圓轉動激勵的頻率ft、發動機非平衡轉動激勵的頻率fm,通過fm和ft識別出輸入的振動加速度功率譜中車輪非圓轉動激勵和發動機非平衡轉動激勵的頻帶寬度,得出兩類形狀函數的半寬;將獲取的振動數據中周期性激勵頻帶寬度內的激勵頻段剔除;計算車輪振動的結構傳遞函數H1、懸架振動的結構傳遞函數H2、車廂振動的結構傳遞函數H3,分別提取出車輪非圓轉動激勵Gt激勵幅值At、發動機非平衡轉動激勵Gm的激勵幅值Am,來修正H1修正完成后,對不同速度下周期性激勵主要階次的幅值進行擬合,擬合后計算其它速度下上述階次周期性激勵的幅值;
將路譜的空間頻率轉換為時間頻率:
fr=n·v
式中,fr為路面不平整激勵的時間頻率,n為空間頻率,v為行駛速度;
計算車輪非圓轉動頻率:
ft=k·v/(2π·R)
式中,ft為車輪非圓轉動激勵的頻率,k為頻率階數,R為輪胎的滾動半徑;
計算發動機非平衡轉動頻率:
fm=k·ω/60
利用fm和ft識別出實測振動加速度功率譜中兩類周期性激勵的頻帶寬度,確定出兩類形狀函數的半寬;其中P1為軸頭振動響應、P2為車架振動響應、P3為車廂振動響應,
步驟三,模型中的參數計算完成后、完成模型的建立;利用建立的模型對不同速度、不同路譜輸入條件下的車輛軸頭、車架和車廂底板的振動加速度功率譜密度進行預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理與數據聯合驅動的運輸振動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入隨速度變化的路面不平整激勵Gd、車輪非圓轉動激勵Gt、發動機非平衡轉動激勵Gm并結合車輪振動的結構傳遞函數H1、懸架振動的結構傳遞函數H2、車廂振動的結構傳遞函數H3,形成從路面到車廂底板振動的主要激勵源和傳遞關系的物理模型,其中的參數的關系如下式所示:
其中的P1為軸頭振動響應、P2為車架振動響應、P3為車廂振動響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機理與數據聯合驅動的運輸振動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獲取的振動數據中同時包含了對寬頻激勵和對周期性激勵的響應,為從實測振動數據中分離出周期性激勵Gt和Gm,進一步假定共振時不同階次激勵的幅值按照線性疊加,則有
Am,n、At,n是第n階周期性激勵頻率處的幅值;Fm、Ft是描述周期性激勵的形狀函數,Fm,n、Ft,n為第n階周期性激勵的形狀函數,峰值頻率點處幅值為1,根據測量結果進行抽象得到,式中,d是半寬,x是分析的譜線頻率,fn是周期性激勵的第n階頻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體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6201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