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二硫化錸的場效應管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61315.3 | 申請日: | 2021-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371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4 |
| 發明(設計)人: | 趙桂娟;黃河源;邢樹安;呂秀睿;茆邦耀;劉貴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78 | 分類號: | H01L29/778;H01L29/24;H01L29/423;H01L21/336 |
| 代理公司: | 蘭州振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張晉 |
| 地址: | 730000 甘肅***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硫化 場效應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于二硫化錸的場效應管及其制造方法,包括襯底,所述襯底包括硅襯底和生長在所述硅襯底上的氧化層,所述氧化層上刻蝕有二硫化錸溝道,所述場效應管還包括生長在源漏接觸區的漏源電極、覆蓋所述二硫化錸溝道的柵氧化層以及位于硅襯底底部的金屬引線,所述柵氧化層上生長有柵電極,所述漏源電極包括依次位于所述氧化層之上的Cr電極和Au電極。本發明的場效應管具有較高的開關電流比,且有效降低了器件尺寸縮小帶來短溝道效應,同時頂柵和背柵的結構也有助于源漏電流的調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集成電路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二硫化錸的場效應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半導體集成電路的高速發展,集成電路特征尺寸已能夠減小到納米尺度,但進一步縮小器件的長度卻受工藝跟成本的嚴重限制。當尺寸突破某個節點后,器件的量子效應將變得不容忽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基于二硫化錸的場效應管及其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一種基于二硫化錸的場效應管,包括襯底,所述襯底包括硅襯底和生長在所述硅襯底上的氧化層,所述氧化層上刻蝕有二硫化錸溝道,所述場效應管還包括生長在源漏接觸區的漏源電極、覆蓋所述二硫化錸溝道的柵氧化層以及位于硅襯底底部的金屬引線,所述柵氧化層上生長有柵電極,所述漏源電極包括依次位于所述氧化層之上的Cr電極和Au電極。
二硫化錸作為一種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具有出色的電學性能,電子遷移率和空穴遷移率分別為34.21cm2V-1s-1和33.04cm2V-1s-1。它作為一種直接帶隙半導體,帶隙數值不易受到外界應力的影響,體材料形式和單層材料形式的二硫化錸帶隙都維持在1.5eV。另外,二硫化錸具有獨特扭曲八面體晶體結構,其分子結構如圖1所示,該結構使其具有平面內各向異性的光電特性。由于這些獨特的性質,二硫化錸可以用來制造晶體管。
進一步,所述硅襯底為P型重摻雜,摻雜的類型為p型重摻雜摻雜(p+),雜質可以是硼和/或鋁和/或銦。
進一步,所述硅襯底的摻雜濃度大于1019/cm-3,且小于1021/cm-3。
進一步,所述氧化層為厚度為50-300nm,所述柵氧化層的厚度為30-50nm,所述二硫化錸溝道的厚度為5-10nm,所述Cr電極的厚度為5-10nm,所述Au電極的厚度為80-100nm。所述氧化層厚度不宜過大,保證熱量更有效地擴散到硅襯底,以減小自升溫效應;同時又不宜過小,避免柵極泄漏電流增大。同樣的,該柵氧化層的厚度不宜過小,避免柵極泄漏電流增大。所述Cr電極和Au電極的厚度不宜太小,保證金屬電極與半導體(柵氧化層)之間形成良好的歐姆接觸。
本發明所述的基于二硫化錸的場效應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準備生長有氧化層的重摻雜的硅襯底;
2)在襯底的氧化層上生長二硫化錸溝道;
3)在所述源漏接觸區生長漏源電極,采用電子束蒸發鍍膜,先后蒸鍍上Cr電極和Au電極;
4)通過ALD沉積覆蓋在所述二硫化錸溝道上的柵氧化層;
5)在所述柵氧化層上生長柵電極,柵電極為Au/Cr組合電極;
6)在所述硅襯底的底部焊接上金屬引線,最終制得基于二硫化錸的場效應管。
進一步,所述氧化層為二氧化硅,所述二硫化錸溝道通過光刻蝕方法得到。
進一步,所述柵氧化層為high-k電介質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大學,未經蘭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6131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凸輪控制器
- 下一篇:一種安神助眠藥茶的制作方法及裝置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