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文昌魚C型凝集素BjCTL4基因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59923.0 | 申請日: | 2021-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7242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8 |
| 發明(設計)人: | 黃慧清;黃盛豐;徐安龍;嚴信宇;李軍;徐立群;楊滿意;徐單單;陳素紅;王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7K14/46 | 分類號: | C07K14/46;C12N15/12;C12N15/70;C12N1/21;A61K38/17;A61K48/00;A61P31/04;C12R1/1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萬慧達律師事務所 11111 | 代理人: | 謝敏楠 |
| 地址: | 510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文昌魚 凝集素 bjctl4 基因 及其 應用 | ||
本申請屬于生物領域,提供了文昌魚C型凝集素BjCTL4基因及其應用。本申請首次發現的C型凝集素BjCTL4基因編碼的蛋白,其CTL樣結構域具有傳統CTL的基本特征,包括兩對或者三對保守的二硫鍵,特征性基序WIGL的類似基序,以及與Ca2+相關的糖結合基序QPD/EPN和WND的類似基序,經過初步驗證能較為廣泛結合細菌表面的多糖,并且有明顯的細菌結合、細菌凝集作用,可發展為天然的抑菌活性物質以及制備治療感染性疾病的藥物。
技術領域
本申請屬于生物領域,具體涉及文昌魚C型凝集素BjCTL4基因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文昌魚(代表性的例子如:青島文昌魚(Branchiostoma japonicum)),屬于脊索動物門(Chordate),頭索動物亞門(cephalochordate),是現存和脊椎動物親緣關系最近的無脊椎動物。文昌魚缺乏類似脊椎動物的適應性免疫系統,但仍然能在充滿病原微生物的海洋環境中健康生存,主要依賴于其有效而特異的免疫系統。先天免疫系統的誘導性防御機制是由一系列的模式識別分子(PRR)識別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并起始各種信號途徑控制一系列免疫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達到清除病原體的效果。
C型凝集素(C type lectin,CTL)超家族是一類包含C-type lectin likedomains(CTLDs)且功能廣泛的蛋白。利用凝集素分子通過模式識別效應來區分“自己”和“非己”也已經成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參與先天免疫的重要手段。
關于人類和其它哺乳動物CTL家族的免疫功能研究已經積累了大量資料,并且隨著對高等動物CTL家族在天然免疫中重要性的認識,人們意識到低等動物,如魚類、昆蟲、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和線蟲等,其CTL分子在先天免疫中也是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文昌魚和脊椎動物CTL分子的同源性相差較大,但令人驚訝的是脊椎動物幾類CTL蛋白都能在文昌魚中找到同源物,如SEEC、DGCR2、polycystin和collectin等,并且dualCTLD類CTL蛋白也存在于文昌魚中。對文昌魚CTL家族的初步功能分析顯示,它們功能廣泛,但多數是作為一種急性免疫反應蛋白參與對機體的防御。其中由N端信號肽和單個CTLD組成的CTL分子AmphiCTL1具有細菌識別和凝集的活性,可以作為PRR參與文昌魚先天免疫反應,并且與其它CTL分子功能不同的是,它還具有直接殺傷特異微生物的活性,其活性的發揮主要通過結合微生物細胞壁上的肽聚糖和葡聚糖完成的(Yu et al.,2007)。
文昌魚是現存的最原始的脊索動物代表,其基因組水平、形體結構和免疫機制都代表了最簡單的脊椎動物模式,是研究脊椎動物免疫系統的起源和進化的理想實驗動物模型。結合低等動物CTL家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對文昌魚的CTL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研究文昌魚的免疫防御機制和對病原感染應答的規律,能夠為闡明海水養殖動物免疫防御機制提供資料,為開發海水養殖控制病害提供新方法、新思路,也為養殖水產動物病害的免疫防治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發明內容
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多肽,所述多肽的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包含SEQ ID NO:4所述序列的多肽;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多肽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核酸,其編碼所述的多肽;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核酸分子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所述核酸分子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所述多肽的表達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構建載有所述的核酸的重組表達載體;
S2.將步驟S1制備的重組表達載體轉化宿主細胞;
S3.對步驟S2制備的轉化后的宿主細胞進行培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未經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599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