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抗菌性廢水處理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558822.1 | 申請日: | 2021-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989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魏富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魏富春 |
| 主分類號: | B01J23/10 | 分類號: | B01J23/10;B01J35/02;C02F1/30;C02F1/72;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抗菌 廢水處理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抗菌性廢水處理劑及其制備方法,利用溶膠凝膠法制備二氧化鈦納米顆粒,過程中將釓元素摻雜其中制備釓摻雜的納米二氧化鈦,干燥后浸于氨水中一段時間,再進行堿燒結制備釓摻雜的納米二氧化鈦顆粒;浸于氨水時向溶液中通電,更有利于燒結時沿著表面能高的面方向生長,通電停止后改變氨水濃度,溶液pH降低,增強對亞甲基藍染料廢水的處理能力;燒結時先在常壓、光照下進行短暫預處理,一段時間后通堿蒸汽后進行階梯式加壓的方式進行燒結,制得釓摻雜的納米二氧化鈦顆粒,提高光催化活性的同時加速對亞甲基藍染料廢水的處理。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新材料領域,具體為一種抗菌性廢水處理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擴火,同時日益嚴重的水污染蠶食了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據(jù)近年調查資料,我國有1/3以上的河流受到污染,近50%的重點城鎮(zhèn)水源地不符合飲用水標準,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工業(yè)廢水,是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含重會屬離子廢水的污染尤為嚴重。重金屬是具有潛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對人體健康和生念環(huán)境產生極大的危害。發(fā)展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不僅有利于壞境保護,而且口可以促進工業(yè)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
染料廢水是重要的難處理有害工業(yè)廢水之一,會使水體色度急劇增大,并對陽光進行吸收,影響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進而使水中含氧量下降,影響水生生物的正常呼吸,破壞水體生態(tài)平衡。所以針對亞甲基藍染料廢水研究制備一種廢水處理能力強、速度快的抗菌性廢水處理劑是非常有必要的。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抗菌性廢水處理劑,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第一方面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抗菌性廢水處理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抗菌性廢水處理劑的工藝流程為:
溶液A制備,溶液B制備,二氧化鈦溶膠制備,二氧化鈦凝膠制備,浸泡氨水,堿燒結制得廢水處理劑。
優(yōu)選的,包括以下具體步驟:
(1)將鈦酸四丁酯加入到無水乙醇中,磁力攪拌0.5~3h,充分溶解制得溶液A;
(2)將濃硝酸、去離子水、和六水合硝酸釓加入到無水乙醇中,磁力攪拌0.5~1h,充分溶解制得溶液B;
(3)將溶液B與溶液A混合,磁力攪拌6~12h,制得二氧化鈦溶膠;
(4)將二氧化鈦溶膠在室溫下靜置陳化2天,制得二氧化鈦凝膠;
(5)將二氧化鈦凝膠在80℃的鼓風干燥箱中干燥10~15h,干燥后將產物浸于氨水中,通電反應5~10h后,停止通電后,加入去離子水稀釋,磁力攪拌6~12h,制得二氧化鈦濕料;
(6)將濕料置于球磨機中進行球磨,球磨時間為2~3h;
(7)將球磨后的二氧化鈦置于燒結爐中進行預處理;
(8)預處理后保持溫度不變,通入堿蒸汽,燒結10~15min后,進行階梯加壓,加壓完成后,燒結5~10h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制得成品。
優(yōu)選的,所述上述步驟(1)中:鈦酸四丁酯和無水乙醇的體積比為1:2~2.2。
優(yōu)選的,所述上述步驟(2)中:濃硝酸、去離子水和無水乙醇體積比為5;11:110;六水合硝酸釓與鈦的摩爾比為1:10。
優(yōu)選的,所述上述步驟(5)中:氨水濃度為25%;通220V直流電。氨水與去離子水體積比為1:0.5~1.5。
優(yōu)選的,所述上述步驟(5)中:氨水與去離子水體積比為1:0.5~1.5。
優(yōu)選的,所述上述步驟(7)中:預處理時壓力為常壓,光照同時升溫至1300~1500℃,時間為15~30min。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魏富春,未經(jīng)魏富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5882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