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區塊鏈的多節點協同識別響應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55805.2 | 申請日: | 2021-05-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382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3 |
| 發明(設計)人: | 任偉;徐成;朱天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 主分類號: | H04L9/40 | 分類號: | H04L9/40;H04L9/32;H04L67/10;H04L67/12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許美紅 |
| 地址: | 430074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區塊 節點 協同 識別 響應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區塊鏈的多節點協同識別響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每個圖像采集設備作為一個檢測節點,對該檢測節點采集的視頻采用訓練好的目標模型進行目標識別,并對檢測目標進行定位和計數;檢測節點加入區塊鏈網絡,經過驗證后作為受信節點,該區塊鏈網絡為可信的分布式數據庫,存儲包括智能合約狀態、節點地址、節點上傳的視頻存儲地址信息和各個節點的訪問記錄;當區塊鏈網絡中的可信節點發出協同檢測任務時,所有可信節點均作為上傳節點參與任務,訪問任務中的檢測視頻,并將檢測結果上傳到區塊鏈網絡中的智能合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區塊鏈及物聯網視頻節點協同聯動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區塊鏈的多節點協同識別響應方法。
背景技術
在一些工業領域,物聯網視頻節點的目標檢測技術被運用在各種應用場景中,如車牌識別、安全帽識別等。然而目前物聯網視頻節點依然依賴單節點的檢測,節點之間缺乏協同響應,存在視角和視距有限、遮擋、光線、惡劣天氣等因素造成的目標檢測失誤或遺漏,各個節點之間缺乏協同聯動。另外,物聯網視頻節點的視頻數據難以共享,并且視頻節點缺乏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無法抵御非可信節點的非法訪問,可能讓非法訪問者有機可乘。此外各視頻節點之間缺乏公平、安全的聯動響應策略。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物聯網視頻節點之間進行公平安全聯動的基于區塊鏈的多節點協同識別響應方法。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多節點協同識別響應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每個圖像采集設備作為一個檢測節點,對該檢測節點采集的視頻采用訓練好的目標模型進行目標識別,并對檢測目標進行定位和計數;
檢測節點加入區塊鏈網絡,經過驗證后作為受信節點,該區塊鏈網絡為可信的分布式數據庫,存儲包括智能合約狀態、節點地址、節點上傳的視頻存儲地址信息和各個節點的訪問記錄;
當區塊鏈網絡中的可信節點發出協同檢測任務時,所有可信節點均作為上傳節點參與任務,訪問任務中的檢測視頻,并將檢測結果上傳到區塊鏈網絡中的智能合約。
接上述技術方案,發起協同檢測任務的節點驗證為可信節點后,其他可信節點作為上傳節點參與協同檢測任務,其中智能合約記錄所有上傳節點的節點地址、視頻存儲地址、上傳時間和檢測結果,同時更新檢測目標的最大個數;并賦予每個上傳節點訪問其他節點檢測視頻的權限。
接上述技術方案,檢測節點作為訪問節點訪問區塊鏈網絡,在通過驗證后,智能合約將返回目標節點的視頻存儲地址,并記錄訪問記錄和訪問時間。
接上述技術方案,每個可信節點均在本地生成一個公鑰和一個私鑰,私鑰在發起協同檢測任務和上傳檢測信息到智能合約時與節點地址一同生成節點的數字簽名,而公鑰用于提供給其他節點驗證數字簽名的真實性。
接上述技術方案,可信節點的私鑰與公鑰都在本地生成與存儲,可信節點產生的數字簽名用于提供身份認證,以確保其他可信節點能夠驗證發起協同檢測任務的節點是否為可信節點。
接上述技術方案,參與上傳任務的節點對檢測任務有貢獻,作為貢獻節點;部署在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根據數字簽名來驗證訪問節點是否為貢獻節點。
接上述技術方案,在確認協同檢測任務是由可信節點發起后,如果所有可信節點處于同一個管理系統中,則所有可信節點參與協同檢測任務;如果可信節點分布在不同的管理系統中,則可選擇參與任務或拒絕該任務。
接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驗證后,發起協同檢測任務的節點將向智能合約發送一個事務交易,從而觸發協同檢測事件。
接上述技術方案,智能合約對訪問節點進行身份認證時,當遍歷所有貢獻節點地址中存在該訪問節點的地址時,則確認該訪問節點參與了協同檢測任務,否則,該拒絕該訪問節點的訪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未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5580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