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53768.1 | 申請日: | 2021-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142020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浩;王欣全;劉曉雨;盧瑤;溫宇;步紹寧;杜萍;徐昊;孫旭;于春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夏漢堯石墨烯儲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寧夏航漢石墨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4/485 | 分類號: | H01M4/485;H01M4/505;H01M4/525;H01M4/62;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史玉婷 |
| 地址: | 750000 寧夏回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 級包覆 改性 增強 多晶 正極 材料 鋰離子電池 電極 | ||
1.一種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其特征在于,制備原料包括微納米級石墨烯包覆的多晶正極材料、導電劑、粘結劑以及集流體;其中,所述微納米級石墨烯包覆的多晶正極材料的制備原料包括正極材料以及石墨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包括微米級石墨烯和納米級石墨烯。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納米級石墨烯的片徑為0.2~15μ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極材料選自鈷酸鋰、鎳鈷錳氧化物、鎳鈷鋁氧化物中的一種或幾種組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的層數為5~30。
6.根據權利要求2~5任一項所述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其特征在于,X射線衍射圖譜中,所述微納米級石墨烯包覆的多晶正極材料的圖譜相比于正極材料的圖譜移動距離小于3°。
7.根據權利要求2~5任一項所述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納米級石墨烯包覆的多晶正極材料的平均粒度與正極材料的平均粒度的差值小于1μm。
8.根據權利要求2~5任一項所述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其特征在于,粒度分布圖中,所述微納米級石墨烯包覆的多晶正極材料的粒度分布與正極材料的粒度分布基本相同。
9.根據權利要求2~5任一項所述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其特征在于,激光拉曼圖譜中,所述微納米級石墨烯包覆區域的多晶正極材料的D峰、G峰以及G’峰分別與石墨烯的D峰、G峰以及G’峰完全對應。
10.根據權利要求2~6任一項所述微納米級包覆改性增強的多晶正極材料的鋰離子電池電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納米級石墨烯包覆的多晶正極材料的TEM圖滿足附圖1;SEM圖滿足附圖2;優選地,微納米級石墨烯與其在正極材料的接觸點處的切線的夾角小于5°;微納米級石墨烯與正極材料表面的最長距離小于3nm;更優選的,微納米級石墨烯與其在正極材料的接觸點處的切線的夾角為0°;微納米級石墨烯與正極材料表面的最長距離為0n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夏漢堯石墨烯儲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寧夏航漢石墨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寧夏漢堯石墨烯儲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寧夏航漢石墨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5376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