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觀測數據的改進活性VOCs源強計算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53479.1 | 申請日: | 2021-05-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544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汪健偉;王峰;司景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環境科技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6/2458 | 分類號: | G06F16/2458;G06Q50/26 |
| 代理公司: | 廣東省中源正拓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748 | 代理人: | 王明亮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觀測 數據 改進 活性 vocs 計算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基于觀測數據的改進活性VOCs源強計算方法及系統,屬于數據處理領域,涉及改進活性VOCs源強技術,利用OMI衛星觀測的HCHO柱濃度資料,建立排放源和觀測數據庫,數據選取模塊從大數據庫中獲取HCHO柱濃度并發送至數據處理模塊;數據處理模塊按照自然月和區域進行標記;數據處理模塊利用內嵌的WRF?Chem數值模式獲取長壽命VOCs物種生成的HCHO背景柱濃度、敏感性試驗的源強擾動值以及模擬HCHO柱濃度的增量并發送至源強計算模塊;一種利用衛星觀測HCHO柱濃度資料改進地面VOCs源強的方法,建立數據處理系統,旨在改進VOCs的源排放清單精度,提高大氣污染分析準確性和有效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數據處理領域,涉及改進活性VOCs源強技術,具體是基于觀測數據的改進活性VOCs源強計算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PM2.5濃度得到有效控制,但光化學反應生成的二次有機氣溶膠(SOA)和臭氧(O3)以及由此引發的復合型污染使得污染治理變得更為復雜。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是光化學反應產生SOA和O3的重要前體物,在我國大氣復合型污染形成的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準確了解VOCs排放源,改進VOCs源排放清單,對大氣復合型污染成因及防控措施制定都尤為重要。
VOCs組成成分龐雜多變、排放來源廣泛多樣、化學反應錯綜復雜,國內外對VOC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VoCs的時空分布、來源解析及其對O3形成的影響上,專門針對VOCs排放源清單的研究較少或不確定性較大,特別是在東亞區域大氣環境研究中,已有的排放源清單中涉及VOCs的排放源強都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東亞地區廣泛使用的TRACE-P、2005中國源、INTEX-B和MEIC源清單中人為VOCs(AVOC)源不確定性分別為±130%、-44%-109%、±68%和±68%。生物VOCs作為VOCs源的最大來源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會導致利用這些源清單研究的關于大氣中自由基(OH,HO2,RO2)的平衡和O3生成率造成極大偏差,從而會影響到大氣污染研究和治理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衛星觀測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大氣污染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技術手段,國外有學者對衛星觀測的HCHO柱濃度與地面VOCs源排放強度,特別是活性VOCs相關性進行了研究并嘗試通過衛星觀測的HCHO柱濃度對地面VOCs源強進行反演或約束,從而改進自下而上源估算方法所得的VOCs源排放清單的不確定性。
目前關于建立衛星觀測HCHO柱濃度改進地面VOCs源強的計算方法的研究較少。
為此,提出基于觀測數據的改進活性VOCs源強計算方法及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基于觀測數據的改進活性VOCs源強計算方法及系統,本發明利用OMI觀測資料,以目前在我國大氣污染研究中廣泛使用的INTEX-B人為排放源、FINNv1生物質燃燒源和MEGAN生物源為例,介紹了一種利用衛星觀測HCHO柱濃度資料改進地面VOCs源強的方法,旨在改進VOCs的源排放清單,提高大氣污染分析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基于觀測數據的改進活性VOCs源強計算方法及系統,包括一種基于衛星觀測數據的改進活性VOCs源排放分析系統,其中一種基于衛星觀測數據的改進活性VOCs源排放分析系統包括大數據庫、數據選取模塊、數據處理模塊、污染分析模塊以及源強計算模塊;
所述大數據庫用于存儲衛星觀測數據;所述大數據庫存儲的衛星觀測數據為月主要觀測數據資料,且排放源沒有因政策因素發生較大的波動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環境科技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環境科技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534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