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精細化雷電災害風險評價與區劃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46046.3 | 申請日: | 2021-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916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5 |
| 發明(設計)人: | 吳安坤;丁旻;李迪;郭軍成;黃天福;張弛;黃鈺;朱曦嶸;曾勇;張開華;楊群;陳春;劉波;吳仕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6Q50/26 | 分類號: | G06Q50/26;G06F18/2132;G06F18/2337;G06N3/126;G06F16/2458;G06F16/29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亞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崗 |
| 地址: | 550000 ***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精細 雷電 災害 風險 評價 區劃 方法 | ||
1.一種精細化雷電災害風險評價與區劃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方式實施;
(一)建立評價模型:模擬雷電災害風險形成過程,從致災因子、孕災環境、承災體三個方面選取相應的評價指標,基于目標、準則、指標層建立雷電災害風險評價結構模型;其中地閃密度、地閃強度采用歷史閃電定位監測資料密度分析、IDW插值生成,強雷電流密度選取雷電流幅值大于100kA的閃電進行密度分析生成;
從致災因子H、孕災環境E以及承災體S三個方面選取指標因子,建立雷電災害風險評價模型;
其中,R為雷電災害風險,Hi、Ej、Sk分別評價致災因子危險性、孕災環境敏感性、承災體易損性的第i、j、k個指標,XHi、XEj、XSk為對應的指標權重,a、b、c分別為H、E、S對應的指標權重;
(二)指標權重的確定:
采用投影尋蹤模糊聚類(Projection?Pursuit?Classification,稱PPC)的客觀方法,直接由樣本數據驅動進行數據挖掘,通過遺傳迭代,尋求最優投影方向,將多維數據投影到低維空間,最終各指標的最佳投影方向即為各自的權重;
建模過程如下:
(1)指標處理;消除量綱間的差異、統一變化范圍;
(2)線性投影;隨機抽取若干個初始投影方向a(a1,a2,…,am)進行計算,根據指標選大的原則,確定最大指標對應的解為最優投影方向,投影特征值Zi的表達為:
(3)優化投影目標函數;投影值Zi的分布特征應滿足:整體上投影點團之間盡可能散開;局部投影點盡可能凝聚成單個的點團;故將目標函數T(a)定義為類間距離L(a)與類內密度d(a)的乘積,即T(a)=L(a)·d(a):
其中為序列{Z(i)|i=1,2,…,n}的均值,愈大,分布愈開;設投影特征值間的距離rij=|Zi-Zj|(i,j=1,2,…,n),則
f(t)為一階單位階躍函數,t≥0時,其值為1;t<0時,其值為0;
R為窗寬參數,其選定原則為寬度內至少包括一個散點;合理取值范圍為rmax<R≤2m,其中,rmax=max(rik)(i,k=1,2,…,n);類內密度d(a)愈大,分類愈顯著;
當T(a)取得最大值時,對應的投影方向即為尋找的最優投影方向;因而尋找最優投影方向的問題可轉化為下列優化問題:
(4)將最優投影方向代入對應的指標權重;
(三)承災體數據空間化:
(1)人口數據空間化;
根據人居指數模型反演人口數據,具體可根據區域地形、河流水系、路網等地理信息數據對人居指數HSI進行修正;
其中:HIS為人居指數,NDVImax為NDVI的最大值,OLSnor為經歸一化處理的夜間燈光(0-1),OLSmax、OLSmin分別為夜間燈光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人口統計數據通過人居指數分配到每個像元,為降低誤差,采用區縣級人口統計數作線性調整糾正人口密度分布圖,具體公式如下:
(2)經濟數據空間化
結合經濟GDP數據分類特點,采用土地覆蓋數據與夜間燈光數據相互結合,實現GDP數據空間化;
第一產業模型:第一產業數據G1中農、林、牧、漁與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土地利用數據具有一一對應關系,以此建立空間化模型
其中,G1i分別為與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四種土地利用數據相關的第一產業GDP值,Areaij為第j個區縣i種土地利用數據對應的面積,Ai為四種土地利用數據對應的系數;
第二、三產業模型:二、三產業主要涉及工業、建筑業和各種服務業,與間接表征社會經濟情況的夜間燈光數據具有明顯的相關性;提取DMSP/OLS夜間燈光數據強度值(0DN≤63),建立空間化分布模型;
其中,Intj為第j個區縣夜間燈光強度值,B為擬合系數;
經濟數據空間化:為保證空間化后的GDP誤差控制在區縣級行政區域內部,采用k1、k2分別對第一、二三產業修正處理;
G=k1j×G1+k2j×G2/3?????(13)
其中G為地均GDP,k1j為第j個區縣第一產業實際值與模型計算值的比值,k2j為第j個區縣第二三產業實際值與模型計算值的比值;
(四)風險等級劃分:
雷電災害風險評價等級的確定采用自然斷點分級法,亦稱Jenks優化方法;其原理是采用數據聚類方法,減少類的方差,最大限度地提高類之間的差異;計算采取重復迭代過程,通過重復計算不同的數據集,以確定最小的類方差,直到偏差的總和達到最小值為止;其公式為:
其中
式中:SSD是方差,A是一個數組,數組長度為N,meani-j是每個等級中的平均值;
該方法還包括;建立以柵格化處理的風險評價因子,包括致災因子、孕災環境、承災體,及其對應的指標為基礎的風險評價集合,利用GIS技術獲取各縣區評價指標的均值,代入基于遺傳算法的投影尋蹤模型,逐一計算其最優投影方向向量,得到評價指標體系的權重;建立以DMSP/OLS夜間燈光遙感數據、NDVI植被指數、土地覆蓋數據等的人口、經濟數據空間化模型獲取人口密度、地均GDP分布;
根據建立的風險評價模型及指標權重值代入式(1)進行柵格數據計算分析,采用自然斷點分級法獲取中斷值,將雷電災害風險劃分為低風險區、次低風險區、中風險區、次高風險區、高風險區5個等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未經貴州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4604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