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對用X光識別巨胎內在氣泡缺陷的有效性的確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46002.0 | 申請日: | 2021-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22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8 |
| 發明(設計)人: | 岳振;張燕龍;徐言 | 申請(專利權)人: | 泰凱英(青島)專用輪胎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7C5/34 | 分類號: | B07C5/34;B29D30/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發思特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張灑灑 |
| 地址: | 266000 山東省青島市嶗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識別 內在 氣泡 缺陷 有效性 確認 方法 | ||
1.對用X光識別巨胎內在氣泡缺陷的有效性的確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在新產品首條輪胎試制時,在每層帶束層的兩側分別貼合至少一個塑料墊布(5),且不同層帶束層位于同一側的塑料墊布(5)之間上下錯開;貼合后,在一側的貼合鼓上標記出對應塑料墊布(5)的標記點;帶束層貼合結束后,進行帶束層上膠片(7)的貼合、壓合操作,完成后按照標記點對帶束層上膠片(7)兩側進行標記;
S2:進行帶束層組件與胎筒定型操作,定型完成后進行帶束層組件壓合,然后再根據帶束層上膠片(7)上的標記一一對應標記至胎胚(6)胎側上;
S3:對胎胚(6)進行基部膠(8)纏繞,纏繞結束后,根據設計圖測量出胎肩最厚位置,對應該位置在基部膠(8)上放置兩塊塑料墊布(5)且與前述塑料墊布(5)上下錯開,然后在胎胚(6)胎側的對應位置進行標記,隨后依次進行胎面纏繞、端點膠片貼合、壓合、卸胎及胎胚硫化操作;
S4:對新產品輪胎進行X光檢測,檢測過程中若存在上述標記點識別不清晰或識別數量不足時,對X光球頭與接收器參數進行優化,直至可以有效識別所有標記點;該規格檢測參數的有效性即確認為合格,將該規格檢測參數進行保存。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中,每層帶束層的兩側分別對稱放置一塊塑料墊布(5),且塑料墊布(5)位于帶束層的端部;步驟S3中,基部膠(8)上的兩塊塑料墊布(5)對稱放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帶束層和基部膠(8)同一側的相鄰的塑料墊布(5)之間間隔100-200mm。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墊布(5)的尺寸為4mm*2.5mm*1.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泰凱英(青島)專用輪胎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泰凱英(青島)專用輪胎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4600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鱔魚一體化處理設備
- 下一篇:一種精細化雷電災害風險評價與區劃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