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37524.4 | 申請日: | 2021-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5567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吳青蕓;韓鑒琛;何榮威;甘志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1/10 | 分類號: | G01N11/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顏希文;劉慧麗 |
| 地址: | 51027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兩相 傳質 系數 測定 裝置 | ||
1.一種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包括透明筒(1),所述透明筒(1)內設有隔板(11),所述隔板(11)將所述透明筒(1)的內腔分隔為上腔體(12)和下腔體(13),所述隔板(11)上設有通孔(111),所述通孔(111)將所述上腔體(12)和所述下腔體(13)連通,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固定機構(2)、布置在所述固定機構(2)上的升降座(3)、與所述升降座(3)連接的驅動裝置(4);
所述透明筒(1)布置在所述升降座上(3),所述隔板(11)與所述固定機構(2)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3)包括從上至下依次連接的升降板(31)、剪叉式升降結構(32)和底板(33);
所述透明筒(1)固定連接在所述升降板(31)上,所述底板(33)布置在所述固定機構(2)上,所述驅動裝置(4)與所述剪叉式升降結構(32)傳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式升降結構(32)包括相互鉸接的第一剪叉臂(321)和第二剪叉臂(322);
所述第一剪叉臂(321)的上端鉸接在所述升降板(31)上,所述第一剪叉臂(321)的下端設有第一轉軸(3211),所述底板(33)上設有與所述第一轉軸(3211)導向配合的第一滑槽(331),所述第一滑槽(331)沿水平面延伸;
所述第二剪叉臂(322)的下端鉸接在所述底板(33)上;所述第二剪叉臂(322)的上端設有第二轉軸(3221),所述升降板(31)上設有與所述第二轉軸(3221)導向配合的第二滑槽(311),所述第二滑槽(311)沿水平面延伸;
所述驅動裝置(4)包括第一電機(41)、與所述第一電機(41)傳動連接的絲桿(44)和螺紋裝配在所述絲桿上的絲桿螺母(43),所述絲桿(44)轉動裝配在所述底板(33)上,所述絲桿螺母(43)與所述第一轉軸(3211)鉸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2)上設有第一導柱(21),所述第一導柱(21)的下端連接在所述隔板(11)上;
所述透明筒(1)的上端設有上蓋板(5),所述第一導柱(21)導向裝配在所述上蓋板(5)中。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機構(2)上還設有第二導柱(22),所述第二導柱(22)導向裝配在所述上蓋板(5)中;
所述透明筒(1)的下端設有下蓋板(6),所述第二導柱(22)導向裝配在所述下蓋板(6)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體(12)的側壁上設有第一取樣口(121),所述第一取樣口(121)沿所述透明筒(1)的周向間隔分布有多個,各所述第一取樣口(121)內均設有第一橡膠塞(122);
所述下腔體(13)的側壁上設有第二取樣口(131),所述第二取樣口(131)沿所述透明筒(1)的周向間隔分布有多個,各所述第二取樣口(131)內均設有第二橡膠塞(132)。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筒(1)的上方設有進樣件(14),所述進樣件(14)的上端為漏斗狀,所述進料件(14)的下端設有朝向所述透明筒內側壁的斜口,所述斜口與所述透明筒(1)的內側壁接觸。
8.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筒的外部套設有恒溫夾層(15)。
9.根據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體(12)內設有第一攪拌部件(123),所述下腔體(13)內設有第二攪拌部件(133);
所述固定機構(2)上設有第二電機(23),所述第二電機(23)的輸出軸連接有轉軸(24),所述第一攪拌部件(123)和所述第二攪拌部件(133)均設置在所述轉軸(24)上。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液液兩相傳質系數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體(12)內布置有與所述隔板(11)連接的第一擋板(124),所述第一擋板(124)沿所述第一攪拌部件(123)的周向間隔布置有多個;
所述下腔體(13)內布置有與所述隔板(11)連接的第二擋板(134),所述第二擋板(134)沿所述第二攪拌部件(133)的周向間隔布置有多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37524.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