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互聯網數據安全的加密交互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32491.4 | 申請日: | 2021-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9851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4 |
| 發明(設計)人: | 逯瑤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優炫軟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20/38 | 分類號: | G06Q20/38;G06F21/32;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冬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54 | 代理人: | 李佳 |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石景山區學院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互聯網 數據 安全 加密 交互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互聯網數據安全的加密交互方法,所述用于互聯網數據安全的加密交互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用戶通過終端登錄;進入操作界面;進行轉賬操作;建立專用的聊天通道;輸入密碼和功能密碼;完成交易。本發明通過用戶操作端與待轉客戶端建立專用的聊天通道,能有效避免轉賬錯誤,實現面對面轉賬,同時交流更加便捷,使用方便,減少不法交易的可能性,同時為后期追查轉賬信息提供有力證據,安全性更高,通過設定用戶存在非自愿轉賬通過輸入正確密碼加上功能數字密碼可激活防護模塊功能,用戶可以在不法人員不知情的情況下報警并被防護罩完全保護,從而隔離不法人員,能有效保護用戶的人身安全,避免財產損失。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互聯網數據安全,具體為一種用于互聯網數據安全的加密交互方法,屬于互聯網數據安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互聯網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信息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網絡安全問題既同互聯網原初架構有關,也同作為主要終端設備的個人電腦有關,根據經典的“端對端”原則,互聯網的設計應該盡量保持數據傳輸過程的簡捷,將對數據的認證置于終端而非傳輸過程之中,互聯網獨特的TCP/IP協議將數據分割成若干數據包,只有在傳輸至終端設備時才能被重新組裝,成為完整的信息,在此過程中運營商無法得知數據包的內容,互聯網的安全隱患多體現在資金轉賬方面,不法人員通過獲取用戶人員賬號密碼信息從而謀取利潤,但是現有的加密交互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現有的加密交互方法中的賬號密碼多是固定數字,隨著科技的發展添加人臉認證,但是密碼丟失或者遇到威脅時仍然無法避免資金損失,存在一定缺陷;現有的加密交互方式在轉賬交易時不具有交易人員之間的直接連接的功能,對于重要資金流動需要雙方直接聯系確認,存在過多的反復確認操作,從而耽誤時間,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互聯網數據安全的加密交互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用于互聯網數據安全的加密交互方法,所述互聯網數據安全的加密交互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用戶使用操作終端打開登錄界面,操作終端包括防護模塊、警報器模塊、轉賬交易模塊、無線傳輸模塊、人臉識別模塊、視頻聊天模塊、監控模塊、現金交易模塊、觸屏控制模塊和修改模塊;
監控模塊的鏡頭的焦距,視場大小及鏡頭到被攝取物體的距離的計算如下:
f=wL/W
f=hL/h
f:鏡頭焦距;
W:被攝物體寬度;
L:被攝物體至鏡頭的距離;
h:圖象高度;
H:被攝物體的高度;
(2)用戶登錄并進入主操作界面,在主操作界面使用包括如下步驟:
S1輸入待轉客戶賬號信息,服務器端接收到待轉客戶賬號信息;
S2服務器端與待轉客戶端建立專用的聊天通道;
S3用戶與待轉客戶相互確認后,用戶輸入轉賬金額,通過輸入臉部識別的方式確認身份信息;
S4用戶存在非自愿轉賬通過輸入正確密碼加上功能數字密碼可激活防護模塊功能;
S5服務器端收到轉賬信息后更改用戶與待轉客戶的個人信息庫;
(3)防護模塊包括防護罩和報警模塊,防護罩由電機控制,在進入轉賬界面時會自動開啟,隔離用戶上半身擋住操作界面,防護罩裝置開啟后,操作終端會將監控模塊采集的監控信息、用戶信息和交易地點發送至網警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優炫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優炫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3249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