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利施工防水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32438.4 | 申請日: | 2021-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0199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5 |
| 發明(設計)人: | 鄧新超;陳詩陽;詹育玄 | 申請(專利權)人: | 鄧新超 |
| 主分類號: | E01C11/22 | 分類號: | E01C11/22;E02B5/02;E02B13/00 |
| 代理公司: | 保定國馳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43 | 代理人: | 吳蓉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利 施工 防水 結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水利施工防水結構,包括設置在地下溝槽處的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位于道路和引水渠之間,用于對道路和引水渠之間地下土壤中外溢的水進行隔離防水,所述防水膜由上段膜和下段膜組成,且上段膜的多個彎折處相互之間設有透氣引流件,所述透氣引流件用于將防水膜靠近道路一側的土壤中外溢的水引流排出,此水利施工防水結構,從而不僅增大防水膜的防水隔離面積,起到對道路與引水渠有效的防水作用,同時在上段膜的多個彎折處均設有的透氣引流件,從而使防水膜靠近道路一側土壤中溢出的水以及氣體進行引流排出的作用,有效的避免了道路路基底端土壤中含有較多的水導致土壤不穩定的問題,從而增加了道路的安全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利施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水利施工防水結構。
背景技術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稱為水工程。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狀態并不完全符合人類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并進行水量的調節和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壩、堤、溢洪道、水閘、進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魚道等不同類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實現其目標。
水利工程是目前十分重要的基礎建設項目之一。在水利施工過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工序及施工步驟。其中重要的一環是防水工程。
根據現有的專利申請號:CN201710726397.6,公開了:一種水利施工防水結構,設置防水裝置:在溝槽處鋪設防水膜,使防水膜的一部分貼合側立面并形成豎直段,使防水膜的一部分貼合底平面形成水平段;回填:向溝槽內填土將防水膜遮蔽,并預留放置引水渠的部位;引水渠施工:在預留的部位設置引水渠,將縫隙填平,并將土壤夯實;
該專利申請中,在水渠與道路之間設置防水膜,實現對引水渠進行很好的防水作用,但是該防水膜設置在水渠和道路之間,在對兩者進行防水的同時,也導致了道路路基處的水無法很好的滲透,無法滲透的水則會導致路基下方的土壤十分不穩定,影響道路的安全使用;同時雖然設置防水材料即防水膜進行防水,但是防水膜防水性能不僅取決于防水材料的特性,同時還受到底層狀態以及外部環境的影響,例如底層的含水率高,同時施工后氣化的蒸氣壓力防水膜以及低沉之間生產氣壓,均會導致防水材料處的土壤受到影響而使防水膜的裂開或破損,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水利施工防水結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利施工防水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利施工防水結構,包括設置在地下溝槽處的防水膜,所述防水膜位于道路和引水渠之間,用于對道路和引水渠之間地下土壤中外溢的水進行隔離防水,所述防水膜由上段膜和下段膜組成,所述上段膜呈多個連續彎折形狀設置在土壤中,且上段膜的多個彎折處相互之間設有透氣引流件,所述透氣引流件頂端位于路面上,所述透氣引流件用于將防水膜靠近道路一側的土壤中外溢的水引流排出。
優選的,所述透氣引流件包括多個第一引流管和多個第二引流管,多個所述第一引流管與多個所述第二引流管交錯分布在所述上段膜的多個彎折處;
所述第一引流管與第二引流管外側均等距離設有多個與防水膜連接的連接件,所述防水膜通過彎折處的多個連接件分別與多個第一引流管和多個第二引流管連接;
所述第一引流管與第二引流管上均等距離設有多個引流孔,且多個第一引流管與第二引流管的兩端相互之間連接有導流件,所述導流件輸出端位于地面上,所述防水膜靠近道路一側的土壤中溢出的水流分別通過多個引流孔進入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中,并通過導流將,將水流以及較多的氣流進行排出。
優選的,所述連接件包括第一半固定環和第二半固定環,所述防水膜通過密封膠與第一半固定環緊密粘接,所述第一半固定環靠近第二半固定環的一側設有第一固定板和螺紋柱,且第二半固定環對應設有第二固定板和螺紋帽,所述第二半固定環通過螺紋帽與第一半固定環上螺紋柱螺紋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鄧新超,未經鄧新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3243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軸流式止回閥
- 下一篇:基于物聯網的AI識別食物浪費監控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