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紐扣型電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32096.6 | 申請日: | 2019-05-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636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4 |
| 發明(設計)人: | 童焰;陳志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微電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50/109 | 分類號: | H01M50/109;H01M50/186;H01M50/184;H01M50/153;H01M50/169;H01M50/536;H01M10/04;H01M6/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王永亮 |
| 地址: | 516055 廣東省惠州市仲愷***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紐扣 電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的紐扣型電池及其制造方法,通過設置封裝組件及電池卷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電池杯和電池蓋均起到保護的作用,密封膠圈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此外,當需要對極耳進行焊接時,定位極耳的位置,對電池杯和/或電池蓋進行電阻焊操作,使得電池卷芯于中心位置處的極耳與電池杯和/或所述電池蓋的接觸部分電阻焊形成中心焊層,電池卷芯的于邊緣位置處極耳與電池杯和/或電池蓋的接觸部分電阻焊形成邊緣焊層,中心焊層和邊緣焊層的存在可以防止極耳發生“炸焊”的現象,大大極耳的焊接穩定性,相比于傳統的激光焊接的方式,焊接安全系數更高,不存在激光把電池杯或電池蓋直接擊穿的風險。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紐扣型電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電池指盛有電解質溶液和金屬電極以產生電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復合容器的部分空間,能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具有正極、負極之分。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池泛指能產生電能的小型裝置,如太陽能電池。電池的性能參數主要有電動勢、容量、比能量和電阻。利用電池作為能量來源,可以得到具有穩定電壓,穩定電流,長時間穩定供電,受外界影響很小的電流,并且電池結構簡單,攜帶方便,充放電操作簡便易行,不受外界氣候和溫度的影響,性能穩定可靠,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發揮有很大作用。
現有的電池結構,尤其針對紐扣型電池結構,紐扣型電池結構包括電池蓋、電池殼及電池卷芯,在對紐扣型電池結構進行裝配后,還需要對電池卷芯的極耳與電池蓋和電池殼焊接操作。但現有的極耳焊接方式,多數采用的是激光焊接的作用,利用激光器對準電池蓋或者電池殼的中心位置處,激光器在發出激光的一瞬間,將極耳與電池蓋或電池殼焊接在一起。雖然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可以快速且高效的對極耳進行焊接,但還是存在一些缺陷。第一,激光焊接的焊接方式利用的是單點焊接的方式,在正式進行激光焊接前,需要定位電池卷芯的極耳位置,倘若對極耳的位置定位不準確,極耳會發生“炸焊”現象,即極耳沒有與電池蓋或者電池殼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焊接,連接穩定性差;第二,激光焊接的方式,由于激光焊接方式是由外到內的焊接方式,倘若在焊接極耳時,對極耳的定位不準確,激光在發出激光的一瞬間,激光容易把電池蓋或者電池殼直接擊穿,激光直接射入至電池卷芯內部,存在相當大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能夠防止極耳發生“炸焊”現象,焊接穩定性強的及焊接安全系數高的紐扣型電池及其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紐扣型電池,包括:
封裝組件,所述封裝組件包括電池杯、密封膠圈和電池蓋,所述密封膠圈套置于所述電池杯內,所述電池蓋卡置于所述密封膠圈內,所述電池蓋用于頂持所述密封膠圈,以使所述密封膠圈與所述電池杯的內側壁緊密接觸,所述電池杯與所述電池蓋共同圍成電池內腔,所述電池杯和/或所述電池蓋上設置有焊層;及
電池卷芯,所述電池卷芯設置于所述電池內腔內,所述電池卷芯上設置有極耳;
其中,所述焊層由所述電池卷芯的極耳與所述電池杯和/或所述電池蓋的接觸部分電阻焊所形成。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焊層包括中心焊層和邊緣焊層,所述中心焊層由所述電池卷芯于中心位置處的極耳與所述電池杯和/或所述電池蓋的接觸部分電阻焊所形成,所述邊緣焊層由所述電池卷芯于邊緣位置處的極耳與所述電池杯和/或所述電池蓋的接觸部分電阻焊所形成。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焊層由所述電池卷芯于中心位置處的極耳與所述電池杯的接觸部分電阻焊所形成,所述邊緣焊層由所述電池卷芯于邊緣位置處的極耳與所述電池杯的接觸部分電阻焊所形成。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焊層由所述電池卷芯于中心位置處的極耳與所述電池蓋的接觸部分電阻焊所形成,所述邊緣焊層由所述電池卷芯于邊緣位置處的極耳與所述電池蓋的接觸部分電阻焊所形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微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微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3209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紐扣型電池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基于業擴報裝大數據的售電量預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