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垃圾固廢分離回收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31870.1 | 申請日: | 2021-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05129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韋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溫鋅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9B3/00 | 分類號: | B09B3/00;B09B5/00;C05F17/70;C05G1/00;F23G5/02;F23G5/027;F23G5/03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615 上海市浦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垃圾 分離 回收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垃圾固廢分離回收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垃圾分類:將垃圾分為濕垃圾、干垃圾和有害垃圾;S2、粉碎、壓縮:分別將濕垃圾、干垃圾和有害垃圾進行粉碎,粉碎3?6次,并進行壓縮,持續壓縮15?25min;S3、濕垃圾處理:將濕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S31、挖取深度1?5m的深坑,并在深坑的底部鋪設一層農作物秸稈,將濕垃圾鋪設在秸稈上,鋪設厚度在0.5m?1m,S32、取3?8Kg的生石灰,本發明的設計,通過對垃圾進行分類,方便后期通過不同的方法將垃圾分類處理,不但提高垃圾的處理效率,還能夠將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回收利用,不可回收的再次進行焚燒利用,進而能夠有效減少其危害、降低焚燒成本和降低污染程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垃圾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垃圾固廢分離回收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固體廢物根據按來源將其分為工業固體廢物、礦業固體廢物、城市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和放射性固體廢物等五類。其中城市固體廢物又稱為城市垃圾;隨城鎮居民的城市垃圾中的有機成分、果蔬垃圾、畜禽糞便、秸稈等有機固體廢棄物垃圾產生量不斷增加,占生活垃圾的比例較高,給當前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與處理處置帶來了巨大壓力。
傳統的垃圾處理普遍采用焚燒或是粉碎再利用,焚燒方法直接對垃圾進行統一焚燒處理,處理速度快,但是對空氣污染極為嚴重,且在對垃圾處理過程中無法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因此固體廢物不能得到有效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
發明內容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垃圾固廢分離回收處理方法。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垃圾固廢分離回收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垃圾分類:將垃圾分為濕垃圾、干垃圾和有害垃圾;
S2、粉碎、壓縮:分別將濕垃圾、干垃圾和有害垃圾進行粉碎,粉碎3-6次,并進行壓縮,持續壓縮15-25min;
S3、濕垃圾處理:將濕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
S31、挖取深度1-5m的深坑,并在深坑的底部鋪設一層農作物秸稈,將濕垃圾鋪設在秸稈上,鋪設厚度在0.5m-1m;
S32、取3-8Kg的生石灰,然后將生石灰投入到研磨機內,將其研磨10-20min制得煤炭粉,煤炭粉研磨完畢之后倒入35-50Kg的水進行攪拌,生成石灰水;
S33、將S32中制得的石灰水潑在S31中鋪設好的濕垃圾上,并蓋上一層土,進行發酵,一般發酵溫度56℃以上,發酵5-10天,當發酵溫度為50~60℃時,持續發酵10-15天即可;
S4、干垃圾處理:對干垃圾再次分類、焚燒;
S41、干垃圾中包含:紙張、塑料、玻璃、金屬、織物,還包括報廢車輛、家電家具、裝修廢棄物,將干垃圾中的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回收利用,絕大多數的干垃圾均可分類回收后加以利用;
S42、將不可回收的干垃圾進行焚燒,焚化干垃圾所產生的熱能可用于發電、供暖;
S5、有害垃圾處理:通過熱解將有害垃圾無害化;
S51、將有害垃圾投放至熱解爐中,通過抽氣泵將反應室中氧氣抽取,使反應室爐處于無氧或缺氧條件,抽氣泵抽取20-30min;
S52、對熱解爐進行加熱,使反應室爐溫度保持在500-1000℃,使之分解為氣、固兩類穩定產物,固體垃圾主要是灰粉、礦物質及碳化物,經過冷卻清洗,固體垃圾中的各種金屬將被分離出來,由此產生的焦炭也可被重復利用,其中的熱氣可凝結部分將被轉化為油脂,而剩余熱氣則將被用于對爐壁進行加熱。
優選的,所述S31中,挖坑前檢測土壤的酸堿性,堿性土壤地區則不用潑石灰水,且挖取坑深度在2m,并在深坑的底部鋪設一層農作物秸稈,將濕垃圾鋪設在秸稈上,鋪設厚度在0.6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溫鋅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溫鋅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3187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