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系統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25035.7 | 申請日: | 2021-05-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245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常應祥;馬榮昌;胡彥彬;饒卓;彭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金龍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F1/00 | 分類號: | G01F1/00;G01F23/00 |
| 代理公司: | 長沙德恒三權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29 | 代理人: | 張璋 |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長***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城市 排水 管網 水位 流量 監測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系統及方法,該系統包括用于水域信息監測的監測終端,與所述監測終端通信連接的遙測通訊終端,與所述遙測通訊終端通信連接的通信單元,與所述通信單元通信連接的數據庫服務器,以及與所述數據庫服務器通信連接的系統展示平臺,以及與所述遙測通訊終端連接的供電設備。與相關技術相比,本發明提供的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系統及方法其具有適應性強、準確率高、時延性低、安裝簡易和自動預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體監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水位、流量監測是針對江、河、水庫等水體的重要監測指標,具有重要意義。現有技術中,常規的水位、流量監測方法有傳感器監測、水位尺人工監測和巴歇爾槽測量三種方式方法。其中,傳感器監測能夠自動采集表征水位、流量的模擬量,然后通過一定的電路和算法將模擬量轉換成水位、流量數據。
據所采集模擬量的不同,水位、流量傳感器可分為浮子式傳感器、壓力式傳感器、超聲波式傳感器等等多種形式。浮子式水位計比較便宜,適用性強,但是,測量水位時,要為它單獨建造一個水位計房,其房子的造價甚至超過水位傳感器的費用。此外,壓力式傳感器受水質變化的影響較大,需要經常檢查并調整率定系數,給運行維護帶來困難;而超聲波水位傳感器至于明渠之上,外界干擾多,經常會出現測量水位漂移的現象。另一方面,人工監測方式費時費力,巴歇爾槽需要將渠道進行改裝和定型,顯然不符合大多數排水管網的現場環境,亦不能適應水位監測智能化、自動化的要求。現有技術中的水位監測方法存在監測手段落后、監測成本較高、監測數據不準確等問題,不利于水位、流量監測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系統及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系統及方法,其具有適應性強、準確率高、時延性低、安裝簡易和自動預警。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應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系統,包括用于水域信息監測的監測終端,與所述監測終端通信連接的遙測通訊終端,與所述遙測通訊終端通信連接的通信單元,與所述通信單元通信連接的數據庫服務器,以及與所述數據庫服務器通信連接的系統展示平臺,以及與所述遙測通訊終端連接的供電設備。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方法,該方法應用于上述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系統,包括:
將監測終端安裝在待測水流區域;
將監測終端與遙測通訊終端通信連接,并通過遙測通訊終端進行排水管網類型和計算橫截面積,再根據流量計算公式進行流量計算,并將結果發送到系統展示平臺;
系統展示平臺設定閾值范圍以便于進行自動報警。
與相關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有簡易安裝、性能穩定、長時間工作不受干擾;安裝環境不受限制,不受市電、光纖、河流寬度、水質條件、河床結構限制;多種安裝方式適應不同監測條件,確保數據準確和有效;通過閾值設定,水位、流量激增或突降等異常情況實時預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為本發明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系統的架構圖;
圖2為本發明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方法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用于城市排水管網水位和流量監測方法的多邊形分割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金龍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湖南金龍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25035.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