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反應釜、粗金提純裝置和提純粗金的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522600.4 | 申請日: | 2021-05-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4168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郭學益;張磊;李棟;許志鵬;田慶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B11/00 | 分類號: | C22B11/00;C22B3/02;C22B3/44;B01J19/18;B01D21/02;B01D21/28 |
| 代理公司: | 長沙朕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錢朝輝 |
| 地址: | 410083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反應 提純 裝置 方法 | ||
1.一種用于離心沉淀除雜的反應釜,包括反應釜本體(1)和設于所述反應釜本體(1)內的攪拌裝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本體(1)內側壁的中下部設有內凹設置的環(huán)形凹槽(3),所述環(huán)形凹槽(3)通過一連通管(4)與一沉淀收集室(5)連通;
所述環(huán)形凹槽(3)為一閉環(huán)結構,所述環(huán)形凹槽(3)傾斜設置,所述連通管(4)與所述環(huán)形凹槽(3)的連接處位于所述環(huán)形凹槽(3)的最低點;所述環(huán)形凹槽(3)上部處的反應釜本體(1)的內側壁向外傾斜成沉淀引導面(6)。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收集室(5)的設置位置低于所述環(huán)形凹槽(3)的設置位置,所述連通管(4)傾斜向下設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應釜本體(1)的外壁上設有用于控制所述反應釜內溫度的控溫系統(tǒng)。
4.一種粗金提純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離心除雜釜(101)、沉淀除雜釜(102)和一段還原沉金釜(103),所述離心除雜釜(101)的第一底部出料口(105)與所述沉淀除雜釜(102)相連,所述沉淀除雜釜(102)的第二底部出料口(106)與所述一段還原沉金釜(103)相連,所述第二底部出料口(106)處設有過濾裝置(110),所述沉淀除雜釜(102)和/或一段還原沉金釜(103)為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反應釜。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粗金提純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二段還原沉金釜(104),所述第一底部出料口(105)分支成第一出口(1051)與第二出口(1052),所述第一出口(1051)與所述沉淀除雜釜(102)相連,所述第二出口(1052)與所述二段還原沉金釜(104)相連,所述一段還原沉金釜(103)的第三底部出料口(107)與所述二段還原沉金釜(104)相連,所述第三底部出料口(107)處設有過濾裝置(110),所述二段還原沉金釜(104)的第四底部出料口(108)處也設有過濾裝置(110)。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粗金提純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二段還原沉金釜(104),所述離心除雜釜(101)的中下部設有一第五出料口(109),所述第五出料口(109)與所述二段還原沉金釜(104)相連,所述一段還原沉金釜(103)的第三底部出料口(107)與所述二段還原沉金釜(104)相連,所述第三底部出料口(107)處設有過濾裝置(110),所述二段還原沉金釜(104)的第四底部出料口(108)處也設有過濾裝置(110)。
7.根據(jù)權利要求4-6中任一項所述的粗金提純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段還原沉金釜(103)上設有用于調節(jié)所述一段還原沉金釜(103)內壓力的壓強控制系統(tǒng),所述壓強控制系統(tǒng)包括氣泵組件(111)和通氣口(112),所述氣泵組件(111)和通氣口(112)均與所述一段還原沉金釜(103)內部相連。
8.一種利用權利要求5-7中任一項所述的粗金提純裝置提純粗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粗金粉和鹽酸加入離心除雜釜(101)中,攪拌處理得到一段除雜粗金粉與脈石類雜質懸浮液;
S2:將步驟S1中得到的一段除雜粗金粉加入沉淀除雜釜(102),再加入氯酸鈉和稀硫酸,攪拌處理得到浸金液與雜質沉淀;
S3:將步驟S2中得到的浸金液加入一段還原沉金釜(103),再加入還原劑,通過控電位還原處理得到還原后液和高純金粉;
S4:將步驟S1中得到的脈石類雜質懸浮液與步驟S3中得到的還原后液加入二段還原沉金釜(104),再加入還原劑,通過控電位還原處理得到二次金粉,所述二次金粉返回S1中與所述粗金粉混合。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提純粗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金粉中金含量為35-95%,銀含量為1-28%,鉛含量為0.5-15%,脈石含量為0.5-10%;
所述S1中,加入鹽酸的pH值小于1,控制鹽酸和粗金粉的液固比為(4-10):1;所述攪拌處理分為兩段,一段攪拌時控制攪拌速度為300-600r/min,時間為1-5h,二段攪拌時控制攪拌速度為50-200r/min,時間為2-20min;
所述S2中,所述氯酸鈉加入量為一段除雜粗金粉質量的1.5-5倍,所述硫酸的加入量為一段除雜粗金粉中鉛質量的1.5-5倍;所述攪拌處理時控制反應體系的pH值小于0.5,攪拌速度為300-600r/min,反應時間為2-6h;攪拌處理完成后,將反應體系進行降溫處理使反應體系的溫度低于25℃,并維持10-50min,然后過濾;
所述S3中,所述還原劑包括草酸或水楊酸,所述控電位還原處理時,控制電位為0.85-0.95V,攪拌速度為300-600r/min,反應時間為1-6h,反應溫度為60-80℃;
所述S4中,所述還原劑包括草酸或水楊酸,所述控電位還原處理時,控制電位為0.29-0.31V,攪拌速度為300-600r/min,反應時間為1-6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南大學,未經(jīng)中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2260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文物資源修復管理系統(tǒng)
- 下一篇:射頻耦合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