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海綿城市收集雨水的下凹式綠地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19251.0 | 申請日: | 2021-05-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70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金豐;呂金剛;邵珠令;房海波;申慶赟;高善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1/00 | 分類號: | E03F1/00;E03F5/04;E01C9/00 |
| 代理公司: | 山東知圣律師事務所 37262 | 代理人: | 郭雨濤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海綿 城市 收集 雨水 下凹式 綠地 結構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海綿城市收集雨水的下凹式綠地結構,包括:下透水土工布層鋪設在素土夯實層的上表面上,且該素土夯實層為鹽堿層。蓄水層鋪設在下透水土工布層上,且蓄水層中埋置有盲管。透水層鋪設在蓄水層上,上透水土工布層鋪設在透水層上,介質土層鋪設在上透水土工布層上,且介質土層成下凹式構造。還包括溢流井,溢流井設置在下凹式綠地結構中,且溢流井的底部固定在素土夯實層中,盲管與溢流井連通,溢流井通過雨水管道與雨水井連通。本發明的這種下凹式綠地結構不僅能夠在下雨時將周邊徑流匯入其中滯蓄,隨后通過下滲緩排入市政雨水管道,而且具有根據徑流量大小調節溢流井開口的作用,從而在降雨過大時及時排走下凹式綠地中的雨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綿城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海綿城市收集雨水的下凹式綠地結構。
背景技術
本發明背景技術中公開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經成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海綿城市的特點是在下雨時能夠吸水、滲水、凈水、蓄水,而在需要用水時由將蓄存的水利用起來,具有這種特點的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表現出良好的彈性,從而可有效地避免地表徑流,減少雨水從硬化不透水路面匯集到市政管網里造成洪澇災害。而下凹式綠地是建設海綿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凹式綠地是指在綠地建設時,使綠地高程低于周圍地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邊雨水徑流的匯入。下凹式綠地透水性能良好,建設成本與常規綠地相近,可減少綠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環境,下凹式綠地是可以對雨水進行滯蓄的綠色海綿設施,下雨時周邊徑流匯入其中滯蓄,過多時通過下滲緩排入市政雨水管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海綿城市收集雨水的下凹式綠地結構,這種下凹式綠地結構不僅能夠在下雨時將周邊徑流匯入其中滯蓄,隨后通過下滲緩排入市政雨水管道,而且具有根據徑流量大小調節溢流井開口的作用,從而在降雨過大時及時排走下凹式綠地中的雨水。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用于海綿城市收集雨水的下凹式綠地結構,包括:素土夯實層、下透水土工布層、蓄水層、透水層、上透水土工布層、介質土層,其中:所述下透水土工布層鋪設在素土夯實層的上表面上,且該素土夯實層為鹽堿層。所述蓄水層鋪設在下透水土工布層上,且所述蓄水層中埋置有盲管,所述盲管外壁上包裹有一層過濾層。所述透水層鋪設在蓄水層上,所述上透水土工布層鋪設在透水層上,所述介質土層鋪設在上透水土工布層上,且介質土層成下凹式構造。還包括溢流井,所述溢流井設置在下凹式綠地結構中,且溢流井的底部固定在所述素土夯實層中,所述盲管與溢流井連通,溢流井通過雨水管道與雨水井連通。
進一步地,所述蓄水層為多級級配碎石層,其中,所述碎石的粒徑在10~20nm之間,可選地,所述蓄水層的厚度為180~230mm。通過不同粒徑的碎石相互搭配,既保證了蓄水層的承壓能力,又確保了蓄水層的蓄水能力。
進一步地,所述透水層由粒徑在5~10mm的碎石組成,可選地,所述透水層的厚度為45~70mm。透水層的作用是要使上方滲透的水分及時導入蓄水層中進行存儲,當蓄水層中儲水量過多時通過盲管進入溢流井中排走,避免蓄水成超負荷蓄水。
進一步地,所述下凹式綠地結構與兩側道路之間通過隔離層隔開,可選地,所述隔離層為透水土工布,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兩側公路地基中的土壤隨滲水進入下凹式綠地結構中,導致蓄水層、透水層堵塞。
進一步地,所述介質土層的厚度在390~450mm之間,所述介質土層的下凹深度為150~30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未經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192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