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視頻編解碼測試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511101.5 | 申請日: | 2021-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861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2 |
| 發明(設計)人: | 陳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飛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17/00 | 分類號: | H04N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正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韓登營 |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興區亦莊經濟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視頻 解碼 測試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視頻編解碼測試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所述方法包括:將視頻從視頻源端依次傳輸至編碼端、解碼端、融合端以及輸出端,并獲取該傳輸過程中所述視頻從視頻源端傳輸至所述輸出端的第一時間戳;將所述視頻從視頻源端依次傳輸至編碼端、解碼端、融合端后,從融合端回傳至編碼端,再由編碼端依次傳輸至解碼端、融合端和輸出端,獲取該傳輸過程中所述視頻從視頻源端傳輸至輸出端的第二時間戳;基于所述第一時間戳和所述第二時間戳確定編解碼時長。基于本申請提供的方案,能夠剝離掉視頻源端的采集和傳輸時延,能夠更準確的得到編解碼時長,提升了視頻編解碼測試的精確度。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視頻傳輸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視頻編解碼測試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視頻是連續的圖像序列,由連續的幀構成,一幀即為一幅圖像。由于人眼視覺的暫留效應,當幀序列以一定的速率播放時,我們看到的就是動作連續的視頻。由于連續的幀之間相似性極高,為了便于存儲傳輸,一般需要對原始視頻進行編碼壓縮,以去除空間和時間維度的冗余。而視頻解碼基本上執行與視頻編碼完全相反的過程,這時候要盡可能接近的恢復原來的信息。但是,無論視頻編碼還是視頻解碼都會消耗時間,以形成傳輸時延。
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提供的確定編解碼時長的方法。具體為:視頻從視頻源端通過遠距離物理線纜傳輸至編碼端,經過編碼端進行編碼處理,再通過網絡傳輸至解碼端進行解碼,然后將解碼后的視頻通過背板傳輸至融合端進行融合處理后,再由融合端傳輸至輸出端進行視頻輸出。由于解碼端和融合端之間是通過背板進行傳輸、融合端與輸出端之間是通過近距離的物理線纜進行傳輸,因此,這兩個傳輸過程均不存在時延損耗。因此,由視頻源端傳輸至輸出端的時間戳為:視頻源端的時間戳+視頻源端傳輸至編碼端的時長+編碼時長+網絡傳輸時長+解碼時長。由上,視頻源端的時間戳可以直接獲得,網絡傳輸時長可以通過調用ping包的方式獲得,但是,視頻源端傳輸至編碼端的時長無法直接獲得。因此,導致計算得到的編解碼時長不能剝離掉視頻源端傳輸至編碼端的時長,使編解碼測試精確度不高。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視頻編解碼測試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可以剝離掉視頻源端至解碼端的遠距離傳輸的傳輸時延,能夠更準確的獲得編解碼時長。
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視頻編解碼測試方法,包括:
將視頻從視頻源端依次傳輸至編碼端、解碼端、融合端以及輸出端,并獲取該傳輸過程中所述視頻從視頻源端傳輸至所述輸出端的第一時間戳;
將所述視頻從視頻源端依次傳輸至編碼端、解碼端、融合端后,從融合端回傳至編碼端,再由編碼端依次傳輸至解碼端、融合端和輸出端,獲取該傳輸過程中所述視頻從視頻源端傳輸至輸出端的第二時間戳;
基于所述第一時間戳和所述第二時間戳確定編解碼時長。
由上,通過在視頻傳輸過程中將視頻從融合端回傳至編碼端,并基于第一時間戳和第二時間戳來確定編解碼時長,可以剝離掉視頻源端至解碼端的遠距離傳輸的傳輸時延,能夠更準確的獲得編解碼時長。
作為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所述編碼端和所述解碼端為分立模塊;或者,所述編碼端和所述解碼端為集成模塊。
作為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當所述編碼端和所述解碼端為分立模塊時,所述編碼端和所述解碼端通過網絡傳輸視頻信號。
作為第一方面的一種實現方式,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時間戳和所述第二時間戳確定編解碼時長,包括:
按下式確定所述編解碼時長T編+解:
T編+解=t2-t1-Trt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飛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飛訊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111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