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燈后蓋的迷宮結構及車燈后蓋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05749.1 | 申請日: | 2021-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386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鄭志軍;張凱;程雷;王祺;錢炳;于哲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泛亞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Q1/00 | 分類號: | B60Q1/00;B01D46/10;B01D53/04;B01D53/26 |
| 代理公司: | 常州格策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81 | 代理人: | 龐翠 |
| 地址: | 213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燈 迷宮 結構 | ||
1.一種車燈后蓋的迷宮結構,包括進氣機構(3)和進氣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4)固定連接于進氣機構(3)的頂部;
所述進氣機構(3)由底座(301)、側板(302)、迷宮結構(303)、氣流通道(304)和十字閥(305)組成,所述底座(301)固定安裝于車燈后蓋(1)的底部,所述側板(302)固定安裝于底座(301)的側面底部,所述迷宮結構(303)固定安裝于底座(301)的底部,所述氣流通道(304)固定安裝于迷宮結構(303)的內部,所述十字閥(305)固定安裝于底座(301)的內部底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燈后蓋的迷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302)的數量為六個,六個所述側板(302)等間距固定安裝于底座(301)的側面底部,所述氣流通道(304)外側的一端與十字閥(305)的內部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車燈后蓋的迷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管(4)由滑動管道(401)、進氣口(402)、滑塊一(403)、過濾層一(404)、出氣管一(405)、滑塊二(406)、過濾層二(407)、滑塊三(408)、過濾層三(409)和出氣管二(410)組成,所述滑動管道(401)固定連接于進氣機構(3)的頂部,所述進氣口(402)開設于滑動管道(401)的底部,所述滑塊一(403)滑動連接于滑動管道(401)的內部底端,所述過濾層一(404)固定連接于滑塊一(403)滑塊三(408)。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車燈后蓋的迷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氣管一(405)固定連接于滑動管道(401)的外表面中部,所述滑塊二(406)滑動連接于滑動管道(401)的內部中部,所述過濾層二(407)固定連接于滑塊二(406)的側面,所述滑塊三(408)滑動連接于滑動管道(401)的內部頂端,所述過濾層三(409)固定連接于滑塊三(408)滑塊三(408),所述出氣管二(410)固定連接于滑動管道(401)的外表面頂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車燈后蓋的迷宮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口(402)的底部延伸至十字閥(305)的內部,所述過濾層一(404)為活性炭層,所述過濾層二(407)為除塵網,所述過濾層三(409)為干燥層。
6.一種車燈后蓋,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5中的迷宮結構,所述進氣機構(3)的頂部固定連接有車燈后蓋(1),所述車燈后蓋(1)的底部與底座(301)的頂部固定連接,所述車燈后蓋(1)的底部直徑與底座(301)的頂部直徑相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車燈后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燈后蓋(1)的外表面底部固定安裝有固定盤(2),所述進氣管(4)的外表面固定安裝有擋板(5),所述車燈后蓋(1)的外表面開設有排氣口(6)。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車燈后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擋板(5)的數量為四個,四個所述擋板(5)等間距固定連接于進氣管(4)的外表面,所述排氣口(6)的數量為四個,四個所述排氣口(6)與車燈后蓋(1)的內部連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泛亞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江蘇泛亞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0574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