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液控式管柱打撈增力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503132.6 | 申請日: | 2021-05-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742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孫延軍;段凱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牡丹江瀚捷石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31/00 | 分類號: | E21B3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57013 黑龍江省牡***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控式 管柱 打撈 力系 | ||
一種液控式管柱打撈增力系統,由錨定器、增力器和換向閥自上而下依次連接構成,增力器由液壓缸結構組件、上接頭組件和下接頭組件所組成,錨定器包括錨定器上接頭、中心軸、錨牙塊、錨牙座、牙座架、活塞套和液缸套,增力器和錨定器均采用泥漿液流壓力驅動結構,集成合理、結構緊湊、操作方便、運行可靠,增力器利用集成活塞桿與集成液缸套構成的多級液壓缸,在液流壓力控制下實現集成液缸套增力拉拔與集成活塞桿提升復位工作狀態的連續周期性交互轉換,錨定器則利用活塞套與液缸套組成的液壓缸與增力器周期性變化工作狀態配合動態錨定,能夠提高打撈效率和打撈效果,同時該系統可分別配套旋轉式和提拉式換向閥,適用范圍廣泛,充分滿足生產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打撈增力系統,特別涉及一種液控式管柱打撈增力系統。
背景技術
在海上油田開采中,生產中后期必需要對部分低產油井實施轉注措施,即將這些油井由原油生產井轉為水或者聚合物注入井,以優化調整井網布局,提高采油生產效率,然而,一些轉注油井在經過一段時期注水或注聚調剖后,井下分注管柱內會產生并集聚大量的結垢體、腐蝕體及其聚合產物,導致井內管柱堵塞,生產中就需要及時更換井內管柱。目前,受海上特殊采油生產環境的制約和海上采油平臺特定結構功能的局限,采油平臺配置的修井裝置額定載荷和極限負荷普遍都相對較低,而且,海上油田的油氣井都為叢式分布井,包括定向井、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等,在井口大力提拉打撈時,打撈管柱與套管內壁發生多點接觸具有很大的摩阻作用,這些摩擦阻力反作用于打撈管柱,使現有配套的修井裝置有時常規操作無法直接完成打撈上提,倒扣作業效果較差,打撈或者解卡成功率均較低,同時,修井裝置的提升能力和采油平臺抗震能力也進一步限制了打撈震擊器大力上擊作業方法的應用,海上油田井內管柱的更換打撈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問題,已經成為海上油田生產的一個明顯的制約技術環節,因此,有必要研究開發海上油田管柱更換打撈的輔助增力系統及其配套裝置,并可推廣應用于陸地油田的修井作業中,助力打撈接卡,提高打撈效率和打撈效果,滿足油田生產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液控式管柱打撈增力系統,提高井下管柱的打撈效率和打撈效果。
一種液控式管柱打撈增力系統,包括:增力器、錨定器和換向閥,所述錨定器、所述增力器和所述換向閥自上而下依次連接構成系統整體。
所述增力器為液控式增力器,由液壓缸結構組件、上接頭組件和下接頭組件所組成。
所述液壓缸結構組件,包括:中部活塞桿、缸體連接套和增力器中間接頭,所述中部活塞桿為圓形桿體,中軸線上具有貫通兩端的液流通道,下端設置有與所述缸體連接套相互配合的活塞頭,上下兩端分別具有對應結構的連接公接頭和連接母接頭,使所述中部活塞桿能夠首尾對應相互連接,所述缸體連接套和所述增力器中間接頭均為圓筒狀結構,兩端均分別具有相互對應的連接結構,所述增力器中間接頭密封套置在所述中部活塞桿的桿體上,下端固定連接有所述缸體連接套,所述缸體連接套與所述中部活塞桿下端活塞頭形成密封配合,使所述中部活塞桿與所述缸體連接套之間在所述活塞頭之上、所述增力器中間接頭之下的環空空間內形成增力器密封液壓腔,并且保持所述中部活塞桿可相對所述缸體連接套和所述增力器中間接頭運動,同時,在所述中部活塞桿的所述連接公接頭和所述連接母接頭上還分別對應開設貫通側壁的上導流孔和下導流孔,并使所述中部活塞桿在相互固定連接時,同一連接端上的所述上導流孔和所述下導流孔能夠相互對接連通,將所述增力器密封液壓腔與所述中部活塞桿上的液流通道相互導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牡丹江瀚捷石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牡丹江瀚捷石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50313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