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GaN半橋柵驅動的電平位移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93755.X | 申請日: | 2021-05-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9386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6 |
| 發明(設計)人: | 明鑫;秦堯;劉媛媛;孫天一;王卓;張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3K19/0185 | 分類號: | H03K19/0185 |
| 代理公司: | 成都點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孫一峰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gan 半橋柵 驅動 電平 位移 電路 | ||
1.一種適用于GaN半橋柵驅動的電平位移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六PMOS管、第七PMOS管、第八PMOS管、第九PMOS管、第十PMOS管、第一NOMS管、第二NOMS管、第三NOMS管、第四NOMS管、第五NOMS管、第六NOMS管、第七NOMS管、第八NOMS管、第九NOMS管、第十NOMS管、第十一NOMS管、第十二NOMS管、第十三NOMS管、第十四NOMS管、第十五NMOS管、第十六NMOS管、第一PLDMOS管、第二PLDMOS管、第一NLDMOS管、第二NLDMOS管、第三NLDMOS管、第四NLDMOS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一短脈沖產生電路、第二短脈沖產生電路和非門;其中,
第一PMOS管的源極接電源,其柵極接第一輸入端;第一NMOS管的漏極接第一PMOS管的漏極,第一NMOS管的柵極接第一輸入端,第一NMOS管的源極接地;
第二PMOS管的源極接電源、其柵極接第二輸入端;第二NMOS管的漏極接第二PMOS管的漏極,第二NMOS管的柵極接第二輸入端,第二NMOS管的源極接地;
第一PMOS管柵極和第一NMOS管柵極的連接點接非門的輸入端,非門的輸出端接第二PMOS管柵極和第二NMOS管柵極的連接點;
第三P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電源,其柵極通過第四電阻后接第四PMOS管的漏極;第四P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電源,其柵極通過第三電阻后接第三PMOS管的漏極;
第三NMOS管的漏極通過第三電阻后接第三PMOS管的漏極,第三NMOS管的柵極通過第四電阻后接第四PMOS管的漏極,第三N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地;第四NMOS管的漏極通過第四電阻后接第四PMOS管的漏極,第四NMOS管的柵極通過第三電阻后接第三PMOS管的漏極,第四N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地;
第五NMOS管的漏極接第三PMOS管的漏極,第五NMOS管的柵極通過第四電阻后接第四PMOS管的漏極,第五N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地;第六NMOS管的漏極接第四PMOS管的漏極,第六NMOS管的柵極通過第三電阻后接第三PMOS管的漏極,第六N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地;
第七NMOS管的漏極通過第三電阻后接第三PMOS管的漏極,第七NMOS管的柵極和漏極均接高側浮動地;第八NMOS管的漏極通過第四電阻后接第四PMOS管的漏極,第八NMOS管的柵極和漏極均接高側浮動地;
第一電阻的一端接第七NMOS管的漏極,第一電阻的另一端接高側浮動地;第一PLDMOS管的源極接第一電阻的一端,第一PLDMOS管的柵極接高側浮動地;第一NLDMOS管的漏極接第一PLDMOS管的漏極,第一NLDMOS管的柵極接電源,第一NLDMOS管的源極和第九NMOS管的源極接第一NMOS管的漏極;第九NMOS管的漏極接電源,其柵極和源極互連;
第二電阻的一端接高側浮動電源,第二電阻的另一端接第八NMOS管的漏極;
第二PLDMOS管的源極接第八NMOS管的漏極,第二PLDMOS管的柵極接高側浮動地;第二NLDMOS管的漏極接第二PLDMOS管的漏極,第二NLDMOS管的柵極接電源,第二NLDMOS管的源極和第十NMOS管的源極接第二NMOS管的漏極;第十NMOS管的漏極接電源,其柵極和源極互連;
第五P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電源,其柵極與漏極互連;第六P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電源,其柵極接第五PMOS管的漏極,第六PMOS管的漏極接第一PLDMOS管的源極;第七P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電源,其柵極接第五PMOS管的漏極,第七PMOS管的漏極接第三PMOS管的漏極;
第十一NMOS管的漏極接第五PMOS管的漏極,第十一NMOS管的柵極和源極均接高側浮動地;
第三NLDMOS管的漏極接第五PMOS管的漏極,第三NLDMOS管柵極接電源,第三NLDMOS管的源極和第十二NMOS管的源極接第十三NMOS管的漏極;第十二NMOS管的漏極接電源,其柵極和源極互連;第十三NMOS管的柵極接第一短脈沖產生電路的輸出,第十三NMOS管的源極接地;
第八P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電源,其柵極與漏極互連;第九P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電源,其柵極接第八PMOS管的漏極,第九PMOS管的漏極接第二PLDMOS管的源極;第十PMOS管的源極接高側浮動電源,其柵極接第八PMOS管的漏極,第十PMOS管的漏極接第四PMOS管的漏極;
第十四NMOS管的漏極接第八PMOS管的漏極,第十四NMOS管的柵極和源極均接高側浮動地;
第四NLDMOS管的漏極接第八PMOS管的漏極,第四NLDMOS管柵極接電源,第四NLDMOS管的源極和第十五NMOS管的源極接第十六NMOS管的漏極;第十五NMOS管的漏極接電源,其柵極和源極互連;第十六NMOS管的柵極接第二短脈沖產生電路的輸出,第十六NMOS管的源極接地;
第三PMOS管漏極、第五NMOS管漏極和第七PMOS管漏極的連接點為第一輸出端;第四PMOS管漏極、第十PMOS管漏極和第六NMOS管漏極的連接點為第二輸出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GaN半橋柵驅動的電平位移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脈沖產生電路包括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與門和電容,其中,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和第三反相器依次串接,第一反相器的輸入端接第二輸入端,第二反相器和第三反相器的連接點通過電容后接地,與門的一個輸入端接第二輸入端,與門的另一個輸入端接第三反相器的輸出端,與門的輸出端為第一短脈沖產生電路的輸出端;第二短脈沖產生電路的結構與第一短脈沖產生電路的結構相同,不同在于第二短脈沖產生電路的輸入為第一輸入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93755.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天然氣水合物的飽和度估算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保溫砂漿制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