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上通信救生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90179.3 | 申請日: | 2021-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1269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孔溢;陳瑜;顧沈明;張建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海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3C9/00 | 分類號: | B63C9/00;F03B13/22;F03B3/12 |
| 代理公司: | 紹興市寅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胡國平 |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上 通信 救生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海上通信救生裝置,涉及海上救生領域,包括殼體,所述殼體設置為圓筒形,所述殼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前板,所述前板上固定連接有門體,所述殼體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后板,所述前板遠離殼體的一側連接有第一浮體,所述后板遠離殼體的一側連接有第二浮體,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發電緩沖機構。該海上通信救生裝置,當在海面上漂浮時,當遇到較大的海浪時,因旋轉筒和受擊板的設置,海浪在直接沖擊到殼體之前會沖到旋轉筒及固定在旋轉筒上的受擊板上,這時旋轉筒會產生旋轉,從而將海浪的動能轉化為旋轉筒旋轉的能量,能夠大大的減小殼體受到的沖擊,殼體內使用者受到的沖擊也會減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海上救生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海上通信救生裝置。
背景技術
船舶救生設備是為救助落水人員或當船舶遇險時撤離乘員而在船上設置的專用設備及其附件的總稱。它包括救助艇、救生艇、救生筏、救生浮具、個人救生設備、救生拋繩器、通訊、煙火信號及艇筏的登乘、降落裝置。根據1974年《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1983年修正案,對從事非短程國際航行的客船、魚類加工船等應配備:在每舷的總容量應為不少于船上人員總數的50%的救生艇,主管機關可準許以相等總容量的救生筏來代替救生艇,但每舷應配備足夠容納不少于船上人員總數37.5%的救生艇;500總噸及以上的客船應在每舷至少配備1艘救助艇。
根據中國專利號為CN99252433.4提供的一種海上救生裝置,該對比文件包括園管形浮力器,浮力器上設有固定帶,在浮力器的上下方連接有能上下伸縮且保溫的防水布,浮力器上方防水布設有蓋板,蓋板上設有透氣孔,蓋板上還涂有一層反光材料。
但是海上風浪非常大,該對比文件中提出的一種海上救生裝置在受到較大的海浪沖擊時,容易產生破損,從而導致使用的不方便。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將海浪沖擊轉化成電力的海上通信救生裝置,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救生裝置容易被海浪沖壞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海上通信救生裝置,包括殼體,所述殼體設置為圓筒形,所述殼體的一端固定連接有前板,所述前板上固定連接有門體,所述殼體的另一端固定連接有后板,所述前板遠離殼體的一側連接有第一浮體,所述后板遠離殼體的一側連接有第二浮體,所述殼體上設置有發電緩沖機構。
優選的,所述前板的中心固定連接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遠離前板的一端與第一浮體鉸接,所述后板的中心鉸接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遠離后板的一端與第二浮體鉸接。
優選的,所述門體上固定連接有透明窗,且透明窗為鋼化玻璃制成。
優選的,所述殼體的對內部設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為水平設置,所述隔板與后板相互垂直,所述隔板的下方與殼體之間形成一個儲存空間,所述隔板的上方設置有燈管,所述燈管與殼體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浮體和第二浮體的大小形狀均相同,所述第一浮體和第二浮體設置為長方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海洋大學,未經浙江海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9017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磁能導引角音效式揚聲器
- 下一篇:一種管道運輸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