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及其加工工藝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489891.1 | 申請日: | 2021-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926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林森;陳靜;徐靜;田崇軍;夏霏霏;沈長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遠東復合技術有限公司;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02 | 分類號: | H01B7/02;H01B7/17;H01B7/28;H01B7/32 |
| 代理公司: | 蘇州國誠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會 |
| 地址: | 214201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海洋 油氣 傳輸 智能 臍帶 及其 加工 工藝 | ||
1.一種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包括由外至內依次設置的第一護套層、第一聚酯繞包層和中心管單元,所述中心管單元包括由外至內依次設置的第二護套層、第二聚酯繞包層及設置于第二聚酯繞包層內部的中心絞合管,第一護套層、第一聚酯繞包層、第二護套層和第二聚酯繞包層上分別設置光纖傳感器,第一聚酯繞包層與第二護套層之間沿圓周方向排布若干根第一輸送管和第二輸送管,中心絞合管由若干根第三輸送管和若干根第四輸送管絞合形成,第三輸送管兩側分別設置有第四輸送管,第三輸送管的外徑大于第一輸送管、第二輸送管和第四輸送管的外徑,第二輸送管的外徑大于第一輸送管的外徑;
所述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擠壓三種不同外徑的交聯(lián)聚乙烯管,控制交聯(lián)聚乙烯管內外徑同心度大于85%,分別得到第一輸送管、第二輸送管、第三輸送管和第四輸送管;
2)在所有交聯(lián)聚乙烯管外側編織一層丙綸絲編織,編織角要求40~50°,編織密度≥95%;
3)在丙綸絲編織外擠包一層厚度不小于1.5mm的TPEE絕緣,同心度要求≥85%;
4)將步驟3)擠包得到的兩根第三輸送管和兩根第四輸送管成纜絞合,絞合節(jié)距控制在800~1000mm,隨后在外部繞包兩層聚酯帶,在兩層聚酯帶間設置光纖濕度傳感器;
5)擠包一層第二護套層,第二護套層的同心度≥85%,擠包時均勻放置兩根光纖壓力傳感器和兩根光纖溫度傳感器,所有光纖壓力傳感器同軸設置,所有光纖溫度傳感器同軸設置,得到中心管單元;
6)將擠包第二護套層的中心管單元作為中軸,與擠包TPEE絕緣后的第一輸送管和四根第二輸送管進行成纜,成纜節(jié)距控制在1000~1200mm,成纜后繞包兩層聚酯帶,兩層聚酯帶間設置光纖濕度傳感器;
7)擠包第一護套層,第一護套層的同心度≥85%,擠包時均勻放置兩根光纖壓力傳感器和兩根光纖溫度傳感器,所有光纖壓力傳感器同軸設置,所有光纖溫度傳感器同軸設置,最終得到所需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護套層和第二護套層上均沿圓周方向對稱設置兩根光纖壓力傳感器和兩根光纖溫度傳感器,所有光纖壓力傳感器同軸設置,所有光纖溫度傳感器同軸設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酯繞包層和第二聚酯繞包層均由兩層聚酯帶繞包而成,兩層聚酯帶之間設置光纖濕度傳感器。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酯繞包層與第二護套層之間沿圓周方向順時針依次排布九根第一輸送管和四根第二輸送管,第一輸送管、第二輸送管和中心管單元的成纜節(jié)距為1000~1200mm。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送管外部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第一編織層和第一絕緣層,第一絕緣層的厚度不小于1.5mm。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輸送管外部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第二編織層和第二絕緣層,第二絕緣層的厚度不小于1.5m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輸送管和第四輸送管分別設有兩根,兩根第四輸送管對稱設置于兩根對稱設置的第三輸送管兩側,第三輸送管和第四輸送管的絞合節(jié)距控制在800~1000mm,第四輸送管與第一輸送管結構相同,第四輸送管外部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第一編織層和第一絕緣層,第一絕緣層的厚度不小于1.5mm。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輸送管外部由內至外依次設置編織層和絕緣層,所述絕緣層的厚度不小于1.5mm。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海洋油氣傳輸用智能臍帶纜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送管和第四輸送管的外徑相同且均為6~6.5mm,第二輸送管的外徑為10~10.5mm,第三輸送管的外徑為13~13.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遠東復合技術有限公司;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未經遠東電纜有限公司;遠東復合技術有限公司;新遠東電纜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8989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