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醇解再生的方法和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85946.1 | 申請日: | 2021-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4870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04 |
| 發明(設計)人: | 王華平;張圣明;吉鵬;王朝生;吳宇豪;孫超;張奕航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G69/44 | 分類號: | C08G69/44;D01F6/82;D01D5/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統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杜亞 |
| 地址: | 20162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廢棄 聚酯 聚酰胺 混紡 紡織品 再生 方法 應用 | ||
1.一種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醇解再生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中加入二元醇單體進行醇解反應生成醇解聚酰胺6鏈段和醇解聚酯鏈段;再加入二元酸單體依次進行酯化、酰胺化和酯交換反應,制得再生聚酯酰胺;
醇解聚酰胺6鏈段的兩端分別為二元醇酯化物結構和氨基;
醇解聚酯鏈段的兩端均為二元醇酯化物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醇解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中的聚酰胺6的相對粘度為2.4~4.0,熔點為200~250℃,數均分子量為14000~33000g/mol;
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中的聚酯的特性粘度為0.6~1.1,熔點為200~250℃,數均分子量為14000~33000g/mol。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醇解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醇解聚酰胺6鏈段和醇解聚酯鏈段的數均分子量均為1000~6000g/mol。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醇解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備再生聚酯酰胺的具體步驟為:
(1)將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中加入防醚劑、二元醇單體和催化劑,在溫度為230~250℃,壓力為0.3~1.5MPa的條件下進行醇解反應3~4h,生成醇解聚酰胺6鏈段和醇解聚酯鏈段的混合物;
(2)在步驟(1)中制得的混合物中加入二元酸單體,在溫度為240~280℃,真空度≤300Pa的條件下依次進行酯化、酰胺化和酯交換反應,制得再生聚酯酰胺。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醇解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之前,還對步驟(1)中制得的醇解聚酰胺6鏈段和醇解聚酯鏈段進行處理,具體為:先在步驟(1)制得的熔融狀態下的醇解聚酰胺6鏈段和醇解聚酯鏈段中,加入相對于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質量分數2~5wt%的活性炭,在溫度為200~230℃的條件下對表層染化料進行吸附,吸附時間為3~5小時,然后進行熔體熱過濾。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醇解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二元醇單體為HO(CH2)aOH、和中的一種或幾種,其中,a的取值為1~10,x的取值為1~10,y的取值為1~10;二元酸單體為HOOC(CH2)bCOOH、和中的一種或幾種;其中,b的取值為1~10,n的取值為1~10,m的取值為1~10。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醇解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二元醇單體的添加量為步驟(1)中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質量的10~50wt%;催化劑的添加量為步驟(1)中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質量的100~500ppm,催化劑為乙二醇銻、乙二醇鈦或者鈦酸四丁酯;防醚劑的添加量為步驟(1)中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質量的100~500ppm,防醚劑為醋酸鹽;
步驟(2)中,二元酸單體的添加量為二元醇單體的2.05~2.15倍。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廢棄聚酯-聚酰胺6混紡紡織品醇解再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再生聚酯酰胺的相對粘度為2.4~3.6,熔點為180~240℃,數均分子量為14000~30000g/mol。
9.根據權利要求8中所述的方法制得的再生聚酯酰胺的應用,其特征是:以再生聚酯酰胺為原料,采用熔融紡絲的方法制得再生聚酯酰胺纖維;熔融紡絲的工藝參數為:紡絲溫度240~280℃,紡絲速度為800~4000m/min,拉伸倍數1.1~1.5倍,冷卻風溫15~25℃,冷卻風速0.5~1m/s,冷卻風的相對濕度60%~90%。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再生聚酯酰胺纖維的單絲纖度為0.2~18dtex,斷裂強度為2.0~4.0cN/dtex,飽和吸水率為3~6%,上染率為85~9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8594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大數據的健康飲食管理系統
- 下一篇:一種TRT間隙調節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