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學面罩及光學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84942.1 | 申請日: | 2021-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565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2-21 |
| 發明(設計)人: | 鄒自立;白云峰;劉林;陳嵩;李智泉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5/00 | 分類號: | G02B5/00;G02B27/00;G03B11/04;G01S17/88 |
| 代理公司: | 杭州鈐韜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329 | 代理人: | 唐靈;趙杰香 |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學 面罩 光學系統 | ||
1.一種光學面罩,用于保護一光學鏡頭模組,所述光學鏡頭模組包括光源和光學鏡頭,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光學表面、第二光學表面以及由第一光學表面和第二光學表面之間構成材質折射率為n2的光學腔體;
所述第一光學表面,設置在靠近所述光學鏡頭模組的一側,該第一光學表面包括設置在中間的第一消光面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消光面兩側的第一光滑曲面,所述光源和光學鏡頭分立設置在所述第一消光面的兩側,所述第一光滑曲面設置在相對所述光源的一側構成出光區,所述第一光滑曲面設置在相對所述光學鏡頭的一側構成接收區,所述出光區滿足從所述光源的出射光與所述第一光滑曲面所形成的入射角度小于arctan(n2/n1),其中n2為所述光學腔體的折射率,n1為空氣的折射率;
所述第二光學表面,設置在相對所述第一光學表面遠離所述光學鏡頭的一側,所述第二光學表面包括設在中間的第二消光面和設置在所述第二消光面兩側的第二光滑曲面;
其中,所述第一消光面與所述第二消光面構成消光區域;
所述光源的至少部分出射光從所述第一光學表面進入所述光學腔體后,在所述第二光學表面的第二光滑曲面上形成反射的雜散光,并在該光學腔體內形成光波導,最后被導入所述消光區域,被所述消光區域吸收;
所述接收區的所述第一光學表面至所述第二光滑曲面的間距不變,所述出光區的所述第一光學表面至所述第二光學表面的間距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學表面和第二光學表面均采用透光材料。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光面和所述第二消光面均經過消光處理,用于破壞所述雜散光在所述光學腔體中的全反射,同時吸收該雜散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光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處理包括磨砂或添加消光涂層中的至少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光面和所述第二消光面均采用不透光材料,用于防止在所述雜散光在所述光學腔體內形成光波導。
6.一種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發射端,作為光源,用于發射探測光;
接收端,包括一光學鏡頭,用于接收從探測物上反射回來的探測光;
如權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光學面罩,用于保護所述發射端與所述接收端,同時消除所述發射端漏出的雜散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射端發出的探測光與所述第一光學表面接觸形成的反射光被控制在所述出光區范圍內。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學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光面低于所述接收端的接收面,所述接收面為所述光學鏡頭接收探測光的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浙江光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8494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