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脊柱后路釘棒固定術的術中彎棒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84355.2 | 申請日: | 2021-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1781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盧旭華;韓霖;楊海松;劉虎;王海濱;王亮;張幫可;馬宏道;王晨峰;吳維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長征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88 | 分類號: | A61B17/88;A61B17/70;A61B90/00 |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章榮 |
| 地址: | 20000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脊柱 后路 固定 術中彎棒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脊柱后路釘棒固定術的術中彎棒系統,其涉及彎棒裝置領域。其技術方案要點包括:無菌操作臺;彎棒裝置,用于對鈦棒進行折彎;還包括:投影裝置,用于在所述無菌操作臺上投影出與鈦棒折彎后實物形狀相匹配的模擬棒影。本發明利用投影技術來實現精確彎棒,具有精確匹配、快速省時、標準化質量好、減少重復無效操作、不依賴術者本人、減少無菌消毒環節、簡單易學的優勢,對手術優化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彎棒裝置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用于脊柱后路釘棒固定術的術中彎棒系統。
背景技術
后路脊柱融合術是治療椎間盤退行性病變、脊柱不穩定、椎體滑脫、脊柱畸形等疾病治療的經典且主流的術式。利用后路釘棒系統固定并恢復脊柱矢狀面平衡、維持生理曲度是脊柱手術操作的共識。而后路釘棒系統作為主要固定裝置,鈦棒折彎曲度應當與生理曲度一致,才能夠最好地保證術后效果。
在臨床上,普遍的彎棒方式是術者在術中通過對患者影像學片子上矢狀面曲度評估后,使用彎棒器進行彎棒操作。但是采用彎棒器直接進行彎棒,容易出現折彎后鈦棒不匹配的情況,然后就需要反復彎棒。而反復彎棒一方面會延長手術時間,另一方面會降低鈦棒的屈服強度、剛度、耐疲勞度。
為了提高彎棒的精確性,目前也有采用角度測量裝置來進行輔助彎棒。但是,角度測量裝置是固定化的參數范圍,無法實現精準化彎棒,而且角度測量裝置需要進行無菌消毒環節,增加臨床工作量。
因此,如何進行準確快速地彎棒,且符合臨床操作的相關要求,是本領域需要攻克的難點。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脊柱后路釘棒固定術的術中彎棒系統,其具有精確匹配、快速省時、標準化質量好、減少重復無效操作、不依賴術者本人、減少無菌消毒環節、簡單易學的優勢,對手術優化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脊柱后路釘棒固定術中的術中彎棒系統,包括:
無菌操作臺;
彎棒裝置,用于對鈦棒進行折彎;
還包括:
投影裝置,用于在所述無菌操作臺上投影出與鈦棒折彎后實物形狀相匹配的模擬棒影。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操作者在無菌操作臺上使用彎棒裝置比對模擬棒影能夠實現精確彎棒,而且快速省時,操作簡單,能夠減少重復無效操作,并且減少了對參照模板的消毒環節;同時,采用了模擬棒影,則彎棒操作不依賴于術者本人,可明顯節省手術時間。
進一步地,所述投影裝置與無菌操作臺為分離設置,兩者不接觸。
進一步地,所述投影裝置包括微型投影儀。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微型投影儀具有體積小巧、便于握持的優勢,操作者握持微型投影儀向無菌操作臺上進行投影,能夠與無菌操作臺不接觸,減少無菌消毒環節,符合臨床操作要求。
進一步地,所述系統還包括:
彎棒模擬裝置,所述彎棒模擬裝置用于模擬形成鈦棒折彎后的實物圖像;
所述投影裝置將實物圖像按照1:1的比例投影到無菌操作臺上,形成所述模擬棒影。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與人工評估鈦棒尺寸和彎曲度相比,采用彎棒模擬裝置具有操作方便、速度快以及數據準確的優勢。
進一步地,所述系統還包括:
X線攝像裝置,所述X線攝像裝置用于獲取包括脊柱和螺釘的X線片;
所述彎棒模擬裝置根據X線片來模擬鈦棒折彎,并形成所述實物圖像。
進一步地,所述彎棒模擬裝置包括用于獲取X線片的拍攝模塊或者導入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長征醫院,未經上海長征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8435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緩沖減振裝置和緩沖減振系統
- 下一篇:一種熱射病預警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