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太赫茲波種子激活處理機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82380.7 | 申請日: | 2021-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614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9 |
| 發明(設計)人: | 朱永康;朱永強;胡舉國;宋金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鴻余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C1/00 | 分類號: | A01C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藍迪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張翔 |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赫茲 種子 激活 處理機 | ||
1.一種太赫茲波種子激活處理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疊層架構(1)、單輻照源(2)、雙輻照源(3)、被輻照物容器(4)、輻照室(5)、對流降溫裝置(6)、雙層門(7)、工業風扇(8)以及電控箱(9);
所述疊層架構(1)由一層架構(11)、二層架構(12)、三層架構(13)及四層架構(14)構成;
所述一層架構(11)由一層底板(111)、一層立柱(112)、連接塊(113)及四套滾輪(114)組成,
所述一層底板(111)中間設有矩形孔;所述一層立柱(112)共4根焊接在一層底板(111)上平面四角處;所述四套滾輪(114)設置在一層底板(111)底面下四角處螺釘連接;所述連接塊(113)共4塊,焊接在一層立柱(112)的頂面,連接塊(113)皆設有連接孔;
所述二層架構(12)由二層立柱(121)、連接塊(122)及二層底板(123)組成,連接塊(122)共8塊皆有連接孔;所述二層立柱(121)共4根,其頂面和底面皆與連接塊(122)焊接;所述二層底板(123)中間設有正方形孔,且二層底板(123)四角設有4個連接孔,與二層立柱(121)底面下連接塊(122)的連接孔中心一致;
所述三層架構(13)由三層立柱(131)及連接塊(132)組成;連接塊(132)共8塊皆有連接孔;所述三層立柱(131)共4根,其底面和頂面皆與連接塊(132)焊接;
所述四層架構(14)由前底板(141)、后底板(142)、四層立柱(143)及四層頂板(144)組成;所述四層頂板(144)中央設有正方形孔,前底板(141)與四層頂板(144)把四層立柱(143)共8根中4根夾在中間焊接,后底板(142)與四層頂板(144)把四層立柱(142)共8根中另4根夾在中間焊接,這樣組成了四層架構(14);所述前底板(141)及后底板(142)處于同一水平高度,且隔開一段距離,分別在角落處設有2個連接孔;
所述一層架構(11)的連接塊(113)與二層架構(12)的二層立柱(121)底面連接塊(122)通過連接孔螺釘連接,構成疊層架構(1)下半部分;所述三層架構(13)的三層立柱(131)的頂面連接塊(132)與四層架構(14)的前底板(141)及后底板(142)通過連接孔螺釘連接,構成疊層架構(1)上半部分;
所述被輻照物容器(4)由密閉容器(41)、測溫探頭(42)、鎖緊螺母(43)、外密封圈(44)、內六角空心螺釘(45)、抱箍(46)、乳膠手指套(47)、抱箍緊固器(48)及內密封圈(49)構成;
所述密閉容器(41)設有一通孔,所述乳膠手指套(47)設置在內六角空心螺釘(45)的圓柱頭上,所述抱箍(46)及抱箍緊固器(48)罩著乳膠手指套(47)設置在內六角空心螺釘(45)的圓柱頭上,所述鎖緊螺母(43)及外密封圈(44)設置在密閉容器(41)通孔外側,內六角空心螺釘(45)、內密封圈(49)、乳膠指手指套(47)、抱箍(46)及抱箍緊固器(48)皆設置在密閉容器(41)通孔內側,測溫探頭(42)通過內六角空心螺釘(45)的內孔深入密閉容器(41)內部,而且測溫探頭(42)的半球形頭部隔著乳膠手指套(47)薄膜與被輻照物(種子或水)緊密接觸;
所述輻照室(5)包括底板(51)、正面板(52)、一對側面板(53)、背面板(54)、容器導向座(55)、人字形頂板(56)、圓柱螺母組(57)、水平圓柱梁(58)及雙層門固定螺釘(59);
所述底板(51)中間設有一矩形孔,所述底板(51)上平面垂直焊接正面板(52)、一對側面板(53)及背面板(54);所述正面板(52)及背面板(54)互相平行,且外形都呈相同的五邊形,并將一對側面板(53)焊接在中間;
所述正面板(52)中間設有一矩形孔;所述一對側面板(53)皆設有圓形窗口;
所述背面板(54)設有一小圓孔,用于設置測溫探頭(42);
所述容器導向座(55)設置在底板(51)上平面螺釘連接;
所述人字形頂板(56)的2個傾斜面上各設有一個矩形孔,人字形頂板(56)搭焊在一對側面板(53)之上,所述正面板(52)及背面板(54)頂部皆高出人字形頂板(56);
所述圓柱螺母組(57)共20件對稱焊接在正面板(52)和背面板(54)高出人字形頂板(56)的部位;
所述水平圓柱梁(58)夾在正面板(52)和背面板(54)中間螺釘連接;
所述雙層門固定螺釘(59)將雙層門(7)設置在輻照室(5)的正面板(52)上;
所述底板(51)四角設有連接孔,疊層架構(1)上下兩部分中間鑲嵌底板(51),通過連接孔螺釘連接;
所述單輻照源(2)由單太赫茲波發生器(21)、托底固定座(22)、背面固定座(23)及兩側固定座(24)構成;
所述單太赫茲波發生器(21)設置在托底固定座(22)頂部;所述背面固定座(23)及兩側固定座(24)皆設置在輻照室(5)的底板(51)底面矩形孔周圍,而且背面固定座(23)設置在單太赫茲波發生器(21)背面頂端,兩側固定座(24)設置在單太赫茲波發生器(21)頂部的兩側;
所述雙輻照源(3)由雙太赫茲波發生器(31)、定位角鐵(32)、角鐵緊固器(33)及前后緊固器(34)構成;
所述雙太赫茲波發生器(31)對稱設置于輻照室(5)的人字形頂板(56)的兩個傾斜面上;所述定位角鐵(32)通過角鐵緊固器(33)設置在輻照室(5)的人字形頂板(56)的兩個傾斜面相距最遠處;所述前后緊固器(34)設置在定位角鐵(32)上,并與雙太赫茲波發生器(31)正面底部接觸;所述雙太赫茲波發生器(31)背面底部與水平圓柱梁(58)接觸;
所述對流降溫裝置(6)由一對軸流風機(61)、風機罩(62)及屏蔽電磁波透氣網罩(63)構成;
所述一對軸流風機(61)及風機罩(62)分別設置在輻照室(5)的一對側面板(53)的圓形窗口外平面螺釘連接;屏蔽電磁波透氣網罩(63)分別設置在一對側面板(53)的圓形窗口內側面螺釘連接;
所述雙層門(7)由大門底框(71)、大門(72)、四套鉸鏈(73)、手把螺桿(74)、小門底框(75)及小門(76)構成;
所述四套鉸鏈(73)由下鉸鏈塊(731)、芯軸螺桿(732)、軸承(733)、鋼珠(734)、鋼珠止推螺桿(735)、上鉸鏈塊(736)及緊固螺釘(737)組成;
所述下鉸鏈塊(731)共4塊,分別設置芯軸螺桿(732);所述芯軸螺桿(732)共4件,其頂部皆設置軸承(733)及鋼珠(734);所述緊固螺釘(737)共16件中的8件將下鉸鏈塊(731)設置在大門底框(71)及小門底框(75)左側,這樣組合后與大門底框(71)或小門底框(75)分別合成為一體;
所述上鉸鏈塊(736)共4塊,分別設置鋼珠止推螺桿(735);所述緊固螺釘(737)共16件中另8件將上鉸鏈塊(736)設置在大門(72)及小門(76)左側,這樣組合后與大門(72)或小門(76)分別合成為可圍繞上下兩個軸承(733)中心連線的轉旋體;
所述手把螺桿(74)分別設置在大門(72)及小門(76)的右側,所述大門底框(71)及小門底框(75)的右側皆設有對應于手把螺桿(74)的螺孔;
所述工業風扇(8)由風扇座(81)、上風扇(82)、風扇罩(83)、熱交換室(84)及下風扇(85)構成,其中,風扇座(81)為二個;
所述二個風扇座(81)分別設置上風扇(82)及下風扇(85);所述熱交換室(84)為對稱的兩半,用螺釘連接呈蝶形,并設置在上風扇(82)出風口下,熱交換室(84)設置在輻照室(5)的圓柱螺母組(57)外側端面螺釘連接;
所述電控箱(9)的面板上設有智能型溫控儀、二套循環運行定時器和若干指示燈、按鈕開關;
所述電控箱(9)設置在四層架構(14)的前底板(141)上螺釘連接;
所述電控箱(9)兩側設有若干電插口,分別與室內220伏交流電源插座、單太赫茲波發生器(21)、雙太赫茲波發生器(31)、上風扇(82)、下風扇(85)、一對軸流風機(61)及測溫探頭(42)設置電路連接;
所述單輻照源(2)位于疊層架構(1)的二層架構(12),具體設置在輻照室(5)之底板(51)的底部;所述雙輻照源(3)位于疊層架構(1)的上半部,具體設置在輻照室(5)之人字形頂板(56)上,所述被輻照物容器(4)位于輻照室(5)中央,具體設置在輻照室(5)的容器導向座(55)上;所述輻照室(5)位于疊層架構(1)的三層架構(13)內,具體由輻照室(5)的底板(51)鑲嵌在疊層架構(1)上下兩部分中間螺釘連接;所述對流降溫裝置(6)設置在輻照室(5)的一對側面板(53)的圓形窗口處用螺釘連接,雙層門(7)設置在輻照室(5)的正面板(52)上螺釘連接;所述工業風扇(8)的二個風扇座(81)上的上風扇(82)、下風扇(85)分別對單太赫茲波發生器(21)及雙太赫茲波發生器(31)進行風冷;所述工業風扇(8)設有上風扇(82)的風扇座設置在四層架構(14)的四層頂板(144)上;工業風扇(8)設有下風扇(85)的風扇座設置在疊層架構(1)的一層架構(11)中;所述電控箱(9)設置在四層架構(14)的前底板(141)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鴻余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鴻余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82380.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