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艙外耐輻照集束光纜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82241.4 | 申請日: | 2021-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5340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0 |
| 發明(設計)人: | 馬黎;沈慈來;周海峰;闞杰;王夢喬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光纖光纜傳輸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2B6/44 | 分類號: | G02B6/44;B29C48/156;B29C48/18;B29C48/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雙收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 地址: | 232001 安徽省淮***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艙外耐 輻照 集束 光纜 制造 方法 | ||
1.一種艙外耐輻照集束光纜的制造方法,光纜包括:6-16根光纖(1)、PEEK緩沖層(2)、增強層(3)和外護層(4),PEEK緩沖層(2)包裹在6-16根光纖(1)外側,增強層(3)包裹在PEEK緩沖層(2)外側,外護層(4)包裹在增強層(3)外側,其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制造6-16根光纖(1);
(b)通過擠塑方式在6-16根光纖(1)外側形成一層PEEK緩沖層(2);
(c)在PEEK緩沖層(2)外側編織增強層(3),該增強層(3)為PI纖維材料;
(d)在增強層(3)外側通過擠塑方式包裹護一層外護層(4),該外護層(4)由柔性ETFE材料制成;
其特征在于:
步驟(a)中的光纖(1)包括:纖芯(6)、包層(7)和涂覆層(5),其中在纖芯(6)與包層(7)中添加0.03~0.5%的氟元素,涂覆層(5)為丙烯酸酯,該種涂覆層在-100℃~125℃環境下正常使用;
在步驟(b)中,采用擠塑機,在擠塑過程中,將光纖(1)的張力保持在0.5~1.0N之間,同時在光纖(1)和PEEK緩沖層(2)之間通入0.05~0.1Mpa的空氣,在光纖(1)外側擠出PEEK緩沖層(2),擠塑溫度控制在350℃~360℃之間,包覆有PEEK緩沖層(2)的光纖(1)用冷卻水進行冷卻,冷卻水的最高水溫低于85℃,使PEEK結晶均勻充分。
2.如權利要求1所述艙外耐輻照集束光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a)中,所述光纖(1)在20Mrad(Si)輻照總劑量下,輻照感生損耗低于4dB/100m。
3.如權利要求2所述艙外耐輻照集束光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所述PEEK緩沖層(2)在-100℃~125℃溫度下,經受到50Mrad(Si)輻照總劑量后,PEEK緩沖層(2)的拉伸模量、彈性模量和破斷強度保持在原拉伸模量、彈性模量和破斷強度的80%以上,PEEK緩沖層(2)的彎曲模量高達4.1Gpa。
4.如權利要求3所述艙外耐輻照集束光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d)中,所述ETFE材料在-100℃~125℃溫度下,經受到20Mrad(Si)輻照總劑量后,其拉伸模量、彈性模量和破斷強度保持在原拉伸模量、彈性模量和破斷強度的90%以上,ETFE材料的彈性模量為350至450MPa,它有效地降低光纜的剛性,使光纜更為柔軟,便于敷設。
5.如權利要求4所述艙外耐輻照集束光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所述空氣為干燥過的空氣。
6.如權利要求5所述艙外耐輻照集束光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擠塑溫度采用電腦精確控制,其溫度波動低于0.5℃。
7.如權利要求6所述艙外耐輻照集束光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所述PEEK緩沖層(2)的厚度在0.20~0.25mm之間。
8.如權利要求7所述艙外耐輻照集束光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a)中,所述丙烯酸酯層(5)的涂料選自荷蘭帝斯曼公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光纖光纜傳輸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所),未經安徽光纖光纜傳輸技術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82241.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飛機動作識別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