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雙自由度連續(xù)旋轉面形自適應拋光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110481937.5 | 申請日: | 2021-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464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曹中臣;周建男;張軍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4B13/02 | 分類號: | B24B13/02;B24B47/12;B24B49/16;B24B13/01;B24B49/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麗萍 |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區(qū)海***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由度 連續(xù) 旋轉 自適應 拋光 裝置 方法 | ||
1.一種雙自由度連續(xù)旋轉面形自適應拋光裝置,包括力位控制器(2),所述力位控制器(2)連接有力位控制器連接器(3)和用于連接氣泵管路和力位控制器的旋轉接頭(1),所述力位控制器連接器(3)固定有所述第一電機(4),所述第一電機(4)的輸出端相連有減速器(11),其特征在:所述減速器(11)的被動軸連接有旋轉支座(6),所述力位控制器連接器(3)和所述的旋轉支座(6)之間設有用于防止電機線路和氣泵管路纏繞的360°旋轉裝置(5),所述旋轉支座(6)上設有柔性拋光輪(8),所述柔性拋光輪(8)由第二電機(9)驅(qū)動,所述柔性拋光輪(8)在所述第一電機(4)驅(qū)動下實現(xiàn)繞Z軸做連續(xù)旋轉的公轉,同時在第二電機(9)的帶動下繞自身的旋轉軸自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自由度連續(xù)旋轉面形自適應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位控制器(2)用于控制所述柔性拋光輪(8)的Z向進給量及所述的柔性拋光輪施加給(8)工件的載荷。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自由度連續(xù)旋轉面形自適應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通過所述力位控制器連接器(3)與設備或是動平臺或是機器人相連。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自由度連續(xù)旋轉面形自適應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器(11)的輸出端與連接軸的一端相連,所述的360°旋轉裝置(5)設置在所述的連接軸上,所述的旋轉支座(6)設置在所述連接軸的另一端,所述的360°旋轉裝置包括定子和轉子,所述的定子與所述的連接軸固連,所述的轉子與所述的旋轉支座(6)固連。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自由度連續(xù)旋轉面形自適應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軸與所述旋轉支座(6)、減速器(11)和360°旋轉裝置(5)之間為可拆卸連接,所述360°旋轉裝置(5)帶動旋轉支座(6)轉動的同時,在力位控制器(2)的控制下,給所述的柔性拋光輪(8)施加一定的載荷或者一定的進給量,并通過所述力位控制器(2)內(nèi)部的傳感元件自動補償,以確保施加的載荷和進給量在加工過程中保持恒定。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自由度連續(xù)旋轉面形自適應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電機(4)通過所述減速器(11)和連接軸將動力傳遞給所述的360°旋轉裝置(5)轉子,從而實現(xiàn)旋轉支座(6)連續(xù)旋轉,其轉速范圍為10-500rpm;所述第二電機(9)通過齒輪傳動機構(7)將動力傳遞給所述的柔性拋光輪(8),所述齒輪傳動機構(7)的傳動比可調(diào),所述的柔性拋光輪(8)的轉速調(diào)節(jié)范圍為50-2000rpm。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自由度連續(xù)旋轉面形自適應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拋光輪(8)固定在拋光輪軸上,所述拋光輪軸(10)的兩端分別設有進氣孔和排氣孔,所述拋光輪軸(10)的軸頸上有通氣孔,用以向所述的柔性拋光輪(8)的內(nèi)部供給壓縮空氣,通過調(diào)節(jié)供氣壓力的大小來控制所述柔性拋光輪(8)與工件表面加工區(qū)域的接觸面積,所述柔性拋光輪(8)內(nèi)部填充氣壓的范圍可為0.02-0.4Mpa。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自由度連續(xù)旋轉面形自適應拋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傳動機構(7)中的齒輪軸通過軸承固定在所述旋轉支座(6)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jīng)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8193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