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電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74228.4 | 申請日: | 2021-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5367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隋東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隋東山 |
| 主分類號: | F03G3/00 | 分類號: | F03G3/00;F03G7/10;F03G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孫寶海;闞梓瑄 |
| 地址: | 067030 河北省承***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電 系統 | ||
本發明提出一種發電系統;發電系統包含支架、發電機、動力環、兩個磁性配重塊、兩個磁性驅動塊以及吹氣機構;動力環豎直布置,并以自身圓心位置樞接于支架,動力環與發電機的輸入軸之間連接有傳動帶;兩個磁性配重塊沿動力環徑向分別連接于動力環兩側;兩個磁性驅動塊分別設置于動力環上方和下方;在動力環的圓周方向上,任一磁性配重塊的一端與任一磁性驅動塊的相對的一端的極性相同;吹氣機構設置于兩個磁性驅動塊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兩側,用以在磁性配重塊隨動力環擺動至臨近磁性驅動塊時向磁性配重塊吹送氣體。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低能耗發電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電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發電設備通常利用熱能、風能、浪涌和潮汐作為能量輸入實現發電功能。然而,現有發電設備的能量接收和傳遞結構存在結構復雜、傳遞繁瑣等問題,導致發電設備的能量轉化效率較低,需要引入較大的外部能量輔助發電。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至少一種缺陷,提供一種能耗較低、能夠實現半自動人力發電且操作簡便省力的發電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發電系統;其中,所述發電系統包含支架、發電機、動力環、兩個磁性配重塊、兩個磁性驅動塊以及吹氣機構;所述動力環豎直布置,并以自身圓心位置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動力環與所述發電機的輸入軸之間連接有傳動帶;所述兩個磁性配重塊沿所述動力環徑向分別連接于所述動力環兩側;所述兩個磁性驅動塊分別設置于所述動力環上方和下方;在所述動力環的圓周方向上,任一所述磁性配重塊的一端與任一所述磁性驅動塊的相對的一端的極性相同;所述吹氣機構設置于所述兩個磁性驅動塊的至少其中之一的兩側,用以在所述磁性配重塊隨所述動力環擺動至臨近所述磁性驅動塊時向所述磁性配重塊吹送氣體。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發電系統包含擺桿,所述擺桿沿所述動力環的徑向延伸并與所述動力環相固定;其中,所述動力環通過所述擺桿的中心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兩個磁性配重塊分別連接于所述擺桿的兩端。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擺桿的長度等于所述兩個磁性驅動塊之間的距離。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擺桿設置有容置腔體,所述容置腔體中設置有多個配重球,所述多個配重球在所述容置腔體中隨所述擺桿的傾擺而滾動。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吹氣機構設置于下方的所述磁性驅動塊的兩側。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每個所述吹氣機構包含兩根風管以及供氣單元,所述兩根風管分別設置于所述磁性驅動塊的兩側,所述供氣單元連接于所述風管,用以向所述風管供氣。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風管的出風方向平行于所述動力環的切線方向。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供氣單元包含儲氣罐、打氣缸以及打氣杠桿,所述儲氣罐分別連接于所述風管和所述打氣缸,所述打氣杠桿樞接于滾動支點,所述打氣杠桿的第一端為操作端,所述打氣杠桿的第二端連接于所述打氣缸的活塞桿。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供氣單元包含兩個打氣缸以及兩個打氣杠桿,所述兩個打氣杠桿的所述第一端分別供人員踩踏,所述兩個打氣杠桿的所述第二端通過聯動桿連接于所述兩個打氣缸的所述活塞桿。
根據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方式,所述打氣杠桿具有樞接于所述滾動支點的樞接位置,所述第一端至所述樞接位置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二端至所述樞接位置的長度。
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提出的發電系統的優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隋東山,未經隋東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7422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