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區塊鏈中可監管零知識證明驗證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68034.3 | 申請日: | 2021-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597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李洪濤;楊學;陳聞宇;馬永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
| 主分類號: | G06Q20/38 | 分類號: | G06Q20/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謝志超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區塊 鏈中可 監管 知識 證明 驗證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區塊鏈中可監管零知識證明驗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過客戶端創建用戶的主賬戶,得到與用戶身份一對一鏈接的主地址,并記錄在區塊鏈智能合約;
根據所述主地址生成用戶的公私鑰對,并將所述用戶的公私鑰對廣播至區塊鏈全網;
基于所述用戶的公私鑰對和監管方的公鑰,得到用戶的副地址;
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記錄的主地址對用戶發起的交易進行合法性驗證:若判定為合法,則執行交易;否則,通過環簽名混淆使得監管方判斷用戶的主地址和副地址的關聯性,獲得用戶的身份信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區塊鏈中可監管零知識證明驗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用戶的公私鑰對和監管方的公鑰,得到用戶的副地址,包括:
根據用戶的公私鑰對(A,a)產生一個隨機密鑰對(S,s);
根據用戶的公私鑰對(A,a)、隨機密鑰對(S,s)和監管方的公鑰集合(B1,B2,...Bn)生成一對公鑰A1和私鑰a1;
基于所述生成的公鑰和隨機公鑰生成副地址(A1,S)。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區塊鏈中可監管零知識證明驗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據用戶的公私鑰對(A,a)、隨機密鑰對(S,s)和監管方的公鑰集合(B1,B2,...Bn)生成一對公鑰A1和私鑰a1,其公式如下:
A1=hash([s]B1+A)G+hash([s]B2+A)G+…+hash([s]Bn+A)G+S;
a1=hash([s]B1+A)+hash([s]B2+A)+…+hash([s]Bn+A)+s;
其中,G為滿足S=[s]G的約定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區塊鏈中可監管零知識證明驗證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環簽名混淆使得監管方判斷用戶的主地址和副地址的關聯性,包括:
根據密鑰交換算法得到隨機私鑰集合(s1,s2,...sn);
通過如下公式得到公鑰A′:A'=A11+A12+…+A1n+S;
其中,R為環簽名混淆的約定數;
通過判斷A1=A′確定用戶的主地址和副地址的關聯性。
5.一種區塊鏈中可監管零知識證明驗證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戶客戶端,用于創建用戶的主賬戶,得到與用戶身份一對一鏈接的主地址,并記錄在區塊鏈智能合約;
鑰對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主地址生成用戶的公私鑰對,并將所述用戶的公私鑰對廣播至區塊鏈全網;
副地址生成模塊,用于基于所述用戶的公私鑰對和監管方的公鑰,得到用戶的副地址;
合法性驗證模塊,用于通過區塊鏈智能合約記錄的主地址對用戶發起的交易進行合法性驗證:若判定為合法,則執行交易;否則,通過環簽名混淆使得監管方判斷用戶的主地址和副地址的關聯性,獲得用戶的身份信息。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區塊鏈中可監管零知識證明驗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地址生成模塊,用于基于所述用戶的公私鑰對和監管方的公鑰,得到用戶的副地址,包括:
根據用戶的公私鑰對(A,a)產生一個隨機密鑰對(S,s);
根據用戶的公私鑰對(A,a)、隨機密鑰對(S,s)和監管方的公鑰集合(B1,B2,...Bn)生成一對公鑰A1和私鑰a1;
基于所述生成的公鑰和隨機公鑰生成副地址(A1,S)。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未經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6803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