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燃燒特性獲取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68022.0 | 申請日: | 2021-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7737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7 |
| 發明(設計)人: | 孟萌;宋佳慶;譚艷;徐文來;梁嘉祥;李文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8 | 分類號: | G06F30/28;G06F113/08;G06F119/08;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夏泰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62 | 代理人: | 杜欣 |
| 地址: | 519015 廣東省珠海市九洲大道中***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燃燒 特性 獲取 方法 裝置 電子設備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涉及燃燒特性獲取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燃燒特性獲取方法包括:對與目標固體模型對應的燃燒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對網格劃分后的所述燃燒模型的燃燒流場進行燃燒模擬計算,得到模擬計算結果,所述燃燒流場為燃料燃燒產生的流場,將所述模擬計算結果與所述目標固體模型關聯,對關聯后的目標固體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對網格劃分后的所述目標固體模型在所述燃燒流場作用下的燃燒特性進行模擬計算,得到每個網格內固體結構的位移變化量和等效應力變化量。本發明實施例可以預測目標固體模型對應的零件內部在燃料燃燒時,零件的燃燒特性,進而對產品設計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更加有助于后期產品設計優化,提高產品性能。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燃燒特性獲取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在產品(如:發動機氣缸等)設計中,為了準確預測產品結構的合理性,一般需要經過大量的實驗,以了解產品內部流場中的熱力對于固體結構產生的應力以及應變,進而得到產品在結構上需要改進的方向等。
目前的實驗方法是首先生產出實體的產品,對產品施加實際的環境因素,如:向產品內部腔體注入混合氣體,并點燃注入腔體的混合氣體等,然而,這種產品設計方式,效率非常低,且造成資源的浪費。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產品設計需要生產實體產品,再進行試驗,效率非常低,且造成資源的浪費的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燃燒特性獲取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燃燒特性獲取方法,包括:
對與目標固體模型對應的燃燒模型進行網格劃分;
對網格劃分后的所述燃燒模型的燃燒流場進行燃燒模擬計算,得到模擬計算結果,所述燃燒流場為燃料燃燒產生的流場;
將所述模擬計算結果與所述目標固體模型關聯,對關聯后的目標固體模型進行網格劃分;
對網格劃分后的所述目標固體模型在所述燃燒流場作用下的燃燒特性進行模擬計算,得到每個網格內固體結構的位移變化量和等效應力變化量。
可選地,對網格劃分后的所述燃燒模型的燃燒流場進行燃燒模擬計算,得到模擬計算結果,包括:
設置所述燃燒模型的邊界條件、松弛因子和收斂精度;
對網格劃分后的所述燃燒模型的冷態流場進行模擬計算,所述冷態流場為燃料與空氣混合且燃料未燃燒放熱的流場;
基于模擬計算后的所述冷態流場,對網格劃分后的所述燃燒模型的燃燒流場進行模擬計算,得到模擬計算結果。
可選地,所述基于模擬計算后的所述冷態流場,對網格劃分后的所述燃燒模型的燃燒流場進行模擬計算,得到模擬計算結果,包括:
設置基于模擬計算后的所述冷態流場的初始溫度及內部氣體濃度;
將已設置初始溫度及內部氣體濃度的所述冷態流場作為所述燃燒流場的初始流場,模擬計算所述燃燒模型的燃燒流場。
可選地,將所述模擬計算結果與所述目標固體模型關聯,對關聯后的目標固體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包括:
獲取所述目標固體模型;
將所述模擬計算結果導入所述目標固體模型;
將已導入所述模擬計算結果的所述目標固體模型進行網格劃分。
可選地,對網格劃分后的所述目標固體模型在所述燃燒流場作用下的燃燒特性進行模擬計算,得到每個網格內固體結構的位移變化量和等效應力變化量,包括:
設置所述目標固體模型的邊界條件;
設置位移求解器及等效應力求解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680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邊緣承重板結構
- 下一篇:一種改善大腸桿菌耐藥性的方法及其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