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痔瘡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藥膳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65629.3 | 申請日: | 2021-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159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田君;楊向東;白俊毅;安輝;辛華;黃淑瓊;蔡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肛腸專科醫院 |
| 主分類號: | A23L33/00 | 分類號: | A23L33/00;A23L7/104;A23L19/00;A23L19/10;A23L25/00;A23L33/1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信立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任葦 |
| 地址: | 610017 ***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痔瘡 術后 傷口 愈合 中藥 藥膳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中藥藥膳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用于痔瘡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藥膳,包括如下組分:萊菔子,薏苡仁,山藥,山楂,小米,粳米;本發明還公開了制備方法。本發明將臨床中醫養生理念與中藥藥膳食療有機結合,形成便于攜帶、方便使用的可輔助替代藥物治療的用于痔瘡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藥膳成品;本發明最終獲得的成品含水量少,利于保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藥膳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痔瘡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藥膳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藥膳是指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結合烹飪學和營養學相關知識,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藥膳”一詞,是由“食療”衍生而來,是中國傳統的醫學知識與飲食烹調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也是我國中醫基礎理論指導下特有的一種膳食形式,與其他“膳”食相比較,其兼具藥物與食物雙重作用,兩者相輔相成。
痔是直腸下端、肛管和肛門緣的靜脈叢瘀血、擴大和曲張所形成的靜脈團。痔的現代概念為:痔是直腸下端的唇狀肉贅或稱肛墊,是每個人皆有的正常結構,肛墊的病理性肥大即為痔病。痔病患者多為脾虛證或濕熱證,治宜補虛健脾或清利濕熱。痔是常見病、多發病,我國民間有“十人九痔”之說,70年代我國曾進行普查,患有肛門直腸疾病占普查人數的59.1%,其中痔發病率最高,占肛門直腸疾病構成比的87.25%,約10名成人中就有6名患有痔瘡。
糕點是我國最常見的傳統食物,將藥膳通過蒸或烤制作成糕點,具有劑量相對準確、藥物含量均勻、質量較為穩定、制備方便快捷、成本低、服用、攜帶、貯藏等較方便的特點,患者順應性及接受度也高,生物利用度較好,便于服用。糕點嚼碎后表面積增大,可促進藥物的溶解和吸收,尤其適于中老、幼病人,服用時無需飲水,味道香甜,可達到病人心理調節和保健效果互相增強的良好效果。因此,發明人發明一種用于痔瘡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藥膳及其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基于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痔瘡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藥膳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便于攜帶、方便使用,可輔助替代藥物治療,最終獲得的成品含水量少,利于保存。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痔瘡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藥膳,包括如下組分:萊菔子,薏苡仁,山藥,山楂,小米,粳米。
進一步的,包括如下重量的組分:萊菔子20g,薏苡仁20g,山藥50g,山楂10g,小米20g,粳米100g。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還提供了用于痔瘡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藥膳的制備方法,具體如下:按服用所需劑量取包裝好的藥膳粉末,在藥膳粉末的中間挖洞,將干酵母置于洞中,倒入適量水,先讓酵母溶解,再繼續加水,邊加邊攪拌,讓藥膳粉末充分吸收水分,根據口味需要加入適量蔗糖、鹽,攪拌成面糊狀后倒入模具中,于烘箱中烘烤即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將臨床中醫養生理念與中藥藥膳食療有機結合,形成便于攜帶、方便使用的可輔助替代藥物治療的用于痔瘡術后傷口愈合的中藥藥膳成品;本發明最終獲得的成品含水量少,利于保存。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方式及其說明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肛腸專科醫院,未經成都肛腸專科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6562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