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磷脂加工助劑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62040.8 | 申請日: | 2021-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0101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4 |
| 發明(設計)人: | 徐子謙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鉑貝曼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F9/10 | 分類號: | C07F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宋秀蘭 |
| 地址: | 010020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磷脂 加工 助劑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屬于磷脂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磷脂加工助劑及其應用。所述磷脂加工助劑是大豆油腳中雜質組分的水解物,為黃褐色粉末狀固體,易溶于水,在水中發生電離,不溶于正己烷。所述磷脂加工助劑的制備方法是,原料大豆油腳與原料水反應、沉降得到分層的產物,從下往上第二層產物為水相,將水相干燥即得。所述磷脂加工助劑的應用是,以磷脂加工助劑的水溶液為水相,在電導率為2?12mS/cm的區間,以大豆油腳為原料制備高純度活性磷脂層狀液晶及活性磷脂,解決了生產活性磷脂的技術難題,同時填補了目前沒有活性磷脂產品的空白,從根本上解決了磷脂表面活性差的難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磷脂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磷脂加工助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磷脂加工的原料是大豆油腳,簡稱油腳,是油脂加工領域的大豆油脂精煉過程中水化脫膠工藝的副產物,也稱為水化油腳,其主要成分是磷脂30-45g/100g、大豆油20-30g/100g和水分30-50g/100g,微量成分是金屬離子,如鈣、鎂和鐵等,以磷脂金屬鹽的形式存在,如鐵離子含量,以丙酮不溶物計通常為50-100mg/kg,個別情況高達150mg/kg以上。
工業化的磷脂加工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水化法制備濃縮磷脂,即從大豆毛油中水化提取大豆油腳后,直接干燥脫水得到濃縮磷脂,因其具有流動性也稱為流體磷脂,其干基丙酮不溶物含量為60-65g/100g;二是溶劑法制備粉末磷脂,即以大豆油腳或者濃縮磷脂為原料,用丙酮萃取除去油脂,得到粉末磷脂,其干基丙酮不溶物含量為95-98g/100g。目前市場上主流產品是濃縮磷脂,粉末磷脂在市場中占比不足5%。
雖然大豆油腳絕大多數被加工成濃縮磷脂,但濃縮磷脂有很大缺陷。例如文獻《大豆濃縮磷脂生產工藝》(胡興中.大豆濃縮磷脂生產工藝[J].中國油脂,2007,32(9):20-21)和《濃縮磷脂制取工藝與實踐》(胡慶濤等.濃縮磷脂制取工藝與實踐[J].中國油脂,2002,27(1):39-40)介紹了以水化油腳為原料進行脫水、氧化漂白生產濃縮磷脂的方法。該工藝的缺點是濃縮磷脂的丙酮不溶物含量太低(60-65g/100g)、需要化學漂白,且市場價格較低,與粉末磷脂價格有較大差距。
目前水法制備磷脂的研究存在諸多缺陷,比如中國專利CN107325125A公開了一種大豆油腳制備水合磷脂的方法及其制得的水合磷脂(以下簡稱水合磷脂),該專利方法的加水量為大豆油腳的24-74%,加水量明顯不足。該專利未說明源于大豆油腳的失活磷脂、水溶性雜質在工藝中的去向,也未說明磷脂產品的正己烷不溶物指標的情況。從該專利方法的加水量和工藝方法來看,原料大豆油腳中的失活磷脂、水溶性雜質是難以分離的,水合磷脂的表面活性和正己烷不溶物指標難以保障。
另一種水法提取磷脂的現有技術,如文獻《液晶態分離提純大豆磷脂的研究》(李子明等.液晶態分離提純大豆磷脂的研究[J].中國糧油學報,2007,22(1):31-32),以下簡稱液晶態磷脂。該文獻方法的加水量為大豆油腳的60%,加水量明顯不足。該專利未說明原料大豆油腳中的失活磷脂、水溶性雜質的去向,也未說明磷脂產品的正己烷不溶物指標的情況。從該文獻方法的加水量和工藝方法來看,源于大豆油腳的失活磷脂和水溶性雜質是難以分離的,與水合磷脂的缺陷相同。該文獻方法存在以下技術缺陷:第一、文獻未對磷脂液晶態進行表征,不能確定是否為液晶態,也不能確定是何種液晶態;第二、文獻磷脂的丙酮不溶物含量僅為86.05%,磷脂純度太低與液晶態磷脂的純度不符,進一步印證該文獻所述的液晶態是存疑的。
中國專利CN102517148A公開了一種磷脂兩步脫色方法,采用過氧化氫漂白和硅膠吸附的兩步脫色方法,該方法的缺點是:(1)化學漂白脫色,使磷脂產生氧化副產物、破壞磷脂的天然性,同時存在食品安全風險,不符合“綠色”發展的大趨勢;(2)硅膠吸附脫色的效果很差,失效的硅膠成為廢渣,不利于環保;(3)漂白破壞了磷脂中有益的抗氧化成分,使磷脂的抗氧化性、營養價值降低,縮短了磷脂的保質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鉑貝曼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內蒙古鉑貝曼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620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