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變形磁吸機器人及其在船艙檢測中的工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61402.1 | 申請日: | 2021-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8316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26 |
| 發明(設計)人: | 徐敏義;欒宇;王廷宇;王俊鵬;姜昆;劉建華;李方明;劉翔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海事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5J11/00 | 分類號: | B25J11/00;B62D57/024;G01N33/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東方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思宇;李洪福 |
| 地址: | 11602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變形 機器人 及其 船艙 檢測 中的 工作 方法 | ||
1.一種可變形磁吸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疊腿部結構(7)、足底爪式磁吸模塊(8)、輪式驅動模塊(12)、控制模塊和框架(15);
所述框架(15)包括機器人主體(3),所述機器人主體(3)為長方體,所述機器人主體(3)四條側棱上分別安裝一個所述可折疊腿部結構(7);所述可折疊腿部結構(7)包括上腿部(6)和下腿部(17);所述上腿部(6)通過兩個電機Ⅰ(4)與所述機器人主體(3)相連接;所述上腿部(6)與所述下腿部(17)通過電機Ⅱ(5)連接;
所述足底爪式磁吸模塊(8)包括橡膠足底(10)和爪式結構;所述爪式結構包括相對設置的兩塊側部電磁鐵(13)以及一塊內部電磁鐵(9),所述側部電磁鐵(13)鉸接安裝于所述下腿部(17)底部,所述內部電磁鐵(9)固定安裝于所述下腿部(17)底面上;所述橡膠足底(10)為半球形結構,包裹于所述側部電磁鐵(13)底部;
所述輪式驅動模塊(12)安裝于所述機器人主體底部,所述輪式驅動模塊(12)包括四個輪(11),每一個所述輪(11)均連接于一個電機Ⅲ,通過所述電機Ⅲ控制所述輪(11)的工作;
所述機器人主體(3)內部設置密封控制艙,所述控制模塊安裝于所述密封控制艙內部;所述控制模塊分別與所述電機Ⅰ(4)、所述電機Ⅱ(5)、所述側部電磁鐵(13)和所述電機Ⅲ電連接,用于控制所述電機Ⅰ(4)、所述電機Ⅱ(5)、所述側部電磁鐵(13)和所述電機Ⅲ的工作;
所述可變形磁吸機器人行進形式主要包括:
輪式行進,通過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電機Ⅱ(5)工作,使所述下腿部(17)與所述上腿部(6)呈折疊狀態,同時通過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電機Ⅲ,進而通過所述輪式驅動模塊(12)行進;
混合行進,所述混合行進包括足式行進和爪式行進;所述足式行進形式具體為,通過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電機Ⅰ(4)和所述電機Ⅱ(5)工作,使所述下腿部(17)與所述上腿部(6)呈展開狀態,同時使所述可折疊腿部結構(7)依靠所述橡膠足底(10)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行進;所述爪式行進形式具體為,通過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側部電磁鐵(13)和所述內部電磁鐵(9)的工作,使所述爪式結構通過所述側部電磁鐵(13)和所述內部電磁鐵(9)通電與船艙內壁產生的吸引力行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形磁吸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與控制中心有線連接,所述控制中心用于向所述控制模塊發送控制指令,進而通過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電機Ⅰ(4)、所述電機Ⅱ(5)、所述側部電磁鐵(13)、所述內部電磁鐵(9)和所述電機Ⅲ的工作。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形磁吸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采用Teensy3.5?with?pins型號的主控板。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形磁吸機器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檢測模塊,所述檢測模塊包括視覺檢測模塊(1)和氣體檢測模塊(14);所述視覺檢測模塊(1)包括高清攝像頭(2)和二自由度云臺(16),所述視覺檢測模塊(1)安裝于所述機器人主體頂部;所述氣體檢測模塊(14)包括氣體傳感器;所述視覺檢測模塊(1)和所述氣體檢測模塊(14)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用于將檢測信號傳輸至所述控制模塊。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形磁吸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膠足底(10)安裝有基于摩擦納米發電機的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與所述控制模塊電連接。
6.一種應用于船艙檢測的可變形磁吸機器人的工作方法,采用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變形磁吸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靠近船艙
通過所述控制中心發送控制信號至所述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電機Ⅲ,進而控制所述輪(11)的轉向,使得所述可變形磁吸機器人移動至待檢測船艙;
步驟2:船艙內部檢測
(1)檢測:所述視覺檢測模塊(1)用于采集船艙內指定區域的圖像,并將圖像通過所述控制模塊傳輸至所述控制中心;所述氣體檢測模塊(14)從所述可變形磁吸機器人進入船艙起,實時對船艙密閉空間內部氣體進行檢測,將檢測數據通過所述控制模塊傳輸至所述控制中心;
(2)移動:操作人員根據所述可變形磁吸機器人行進方向上的地形,選擇機器人的行進形式,移動至船艙內指定區域,行進形式主要包括:
輪式行進,通過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電機Ⅱ(5)工作,使所述下腿部(17)與所述上腿部(6)呈折疊狀態,同時通過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電機Ⅲ,進而通過所述輪式驅動模塊(12)行進;
混合行進,所述混合行進包括足式行進和爪式行進;所述足式行進形式具體為,通過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電機Ⅰ(4)和所述電機Ⅱ(5)工作,使所述下腿部(17)與所述上腿部(6)呈展開狀態,同時使所述可折疊腿部結構(7)依靠所述橡膠足底(10)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行進;所述爪式行進形式具體為,通過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側部電磁鐵(13)和所述內部電磁鐵(9)的工作,使所述爪式結構通過所述側部電磁鐵(13)和所述內部電磁鐵(9)通電與船艙內壁產生的吸引力行進;
步驟3:通過所述控制中心發送控制信號至所述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電機Ⅲ,進而控制所述輪的轉向,使得所述可變形磁吸機器人離開船艙,檢測結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海事大學,未經大連海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6140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