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影像補償裝置及其棱鏡承載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59216.4 | 申請日: | 2021-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630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18 |
| 發明(設計)人: | 請求不公布姓名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23/50 | 分類號: | H04N23/50;H04N23/68;G03B5/00;G03B5/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昊天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李有財 |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北市***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影像 補償 裝置 及其 棱鏡 承載 機構 | ||
本申請公開一種影像補償裝置及其棱鏡承載機構,棱鏡承載機構包括底座和一對棱鏡承載件。底座包括底座本體、設置于底座本體的透光孔和一體成形設置于底座本體的同側的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每個棱鏡承載件包括一承載件本體、一設置于承載件本體且與透光孔對應的棱鏡安裝部和一體成形設置于承載件本體同側的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一對棱鏡承載件的棱鏡安裝部彼此相對且軸向錯位設置,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分別與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滑動組接,使一對棱鏡承載件可個別繞通過透光孔的中心的軸線移動。第二滑動組接部與第一滑動組接部間不會有滑移或阻滯的情況發生,因此棱鏡承載件可精確地依照控制指令沿底座移動到預定的位置,準確地起到影像補償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攝像裝置防手震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以物理性調整光軸進行影像補償而達到光學防手震的影像補償裝置及其棱鏡承載機構。
背景技術
攝像裝置通常具有防手震的機構,其用于用戶在拍攝影像時可以針對用戶手握的震動進行補償,而得到質量良好的影像?,F有的防手震的影像補償機構是利用物理性調整光軸的光學方式進行影像補償,如中國專利CN?103348287A所揭露者,兩個楔形棱鏡分別設置于兩個棱鏡支承部上,然后以電磁驅動的方式使棱鏡支承部于基座部上移動,對應于使用者的手震方向,而使楔形棱鏡以光軸為中心旋轉,使光軸產生偏移以調整成像位置,從而起到光學防手震的效果。
上述專利的棱鏡支承部與基座部分別設置導槽,而且在棱鏡支承部與基座部間設置球體,棱鏡支承部與基座部的導槽與球體滾動結合,使棱鏡支承部相對基座部在低摩擦力的狀態下移動。但是這種棱鏡支承部與基座部間以球體結合的結構,容易造成球體滑動、球體卡在導槽中或是球體空轉,從而造成棱鏡支承部無法確實地依照控制指令移動到預定位置,而會有無法精確地達到影像補償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影像補償裝置及其棱鏡承載機構,解決目前棱鏡支承部與基座部間的球體產生滑移或阻滯而導致棱鏡支承部無法確實移動到預定位置所產生的無法精確進行影像補償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是以如下所述的方式實現:
本申請提供一種棱鏡承載機構,其包括底座以及一對棱鏡承載件。底座包括底座本體、設置于底座本體的透光孔和多個一體成型于底座本體的同側的第一滑動組接部。每個棱鏡承載件包括承載件本體、設置于承載件本體且與透光孔對應的棱鏡安裝部和多個一體成型于承載件本體同側的第二滑動組接部,一對棱鏡承載件的棱鏡安裝部彼此相對且軸向錯位設置,多個第二滑動組接部分別與多個第一滑動組接部滑動組接,使一對棱鏡承載件可個別繞通過透光孔的中心的軸線移動。
本申請提供一種影像補償裝置,其包括上述的棱鏡承載機構、一對驅動模塊和一對楔形棱鏡。每個驅動模塊包括一設置在底座的驅動件和設置在每個棱鏡承載件的從動件,驅動件驅動從動件使棱鏡承載件繞軸線移動。一對楔形棱鏡分別設置在一對棱鏡承載件的棱鏡安裝部,且一個楔形棱鏡的厚端與另一個楔形棱鏡的薄端對應。
本申請的棱鏡承載機構通過由在底座設置第一滑動組接部,在棱鏡承載件設置第二滑動組接部,而且第一滑動組接部與第二滑動組接部滑動組接,使得棱鏡承載件通過驅動模塊的驅動而沿著底座移動。由于第一滑動組接部設置在底座,且第二滑動組接部設置在棱鏡承載件的承載件本體上,因此棱鏡承載件沿著底座移動時,第一滑動組接部與底座會同步移動,且第二滑動組接部與棱鏡承載件也會同步移動,從而第二滑動組接部與第一滑動組接部間不會有滑移或阻滯的情況發生,因此棱鏡承載件可精確地依照控制指令沿底座移動到預定的位置,準確地起到影像補償的效果。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
圖1為本申請一實施例的影像補償裝置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影像補償裝置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未經臺灣立訊精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5921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