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口罩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58200.1 | 申請日: | 2021-04-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5583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9 |
| 發明(設計)人: | 伊藤博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無有 |
| 主分類號: | A41D13/11 | 分類號: | A41D13/11;A41D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于靖帥;楊俊波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口罩 | ||
本發明提供口罩,該口罩不容易在主體部的兩側端與面部之間產生間隙。口罩(1)具有主體部(10)和一對耳繩(20)。主體部(10)覆蓋佩戴者的口部。一對耳繩(20)設置于主體部(10)的左右兩側,并掛在佩戴者的耳朵上。主體部(10)具有上端固定點(12)、下端固定點(14)以及中間固定點(16)。上端固定點(12)是固定各耳繩(20)的上端部(20a)的部位。下端固定點(14)是固定各耳繩(20)的下端部(20b)的部位。中間固定點(16)是固定各耳繩(20)的中間部的一個部位(20c)的部位。在主體部(10)的上下方向上,中間固定點(16)位于上端固定點(12)與下端固定點(14)之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覆蓋人的鼻部和口部的口罩。
背景技術
作為現有的口罩,例如具有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口罩。該文獻所記載的口罩具有:主體部,其覆蓋佩戴者的鼻部和口部;以及耳繩,其用于將主體部固定于佩戴者的面部。主體部由透氣性的片狀材料形成。耳繩安裝于主體部的左右兩側。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40163號公報
該口罩利用主體部覆蓋鼻部和口部,從而具有阻止有害粒子(病毒、細菌、花粉等)進入鼻腔內和口腔內的功能。但是,如果在主體部的兩側端與面部之間產生間隙,則存在有害粒子通過該間隙侵入到主體部內的空間(主體部與面部之間的空間)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容易在主體部的兩側端與面部之間產生間隙的口罩。
本發明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發現,在現有的口罩中,在主體部的兩側端與面部之間產生間隙的一個原因在于作用于主體部的作用點(來自耳繩的力所作用的部位)的力的方向。即,在主體部的各側端處,上下兩個部位的作用點由于從耳繩受到朝內(從各作用點朝向另一方的作用點的方向)的力而使該側端松弛,這成為上述間隙的原因。本發明人基于這樣的見解而完成了本發明。
本發明的口罩的特征在于,該口罩具有:主體部,其覆蓋佩戴者的口部;以及一對耳繩,它們設置于上述主體部的左右兩側,并掛在上述佩戴者的耳朵上,上述主體部具有:上端固定點,其是固定上述各耳繩的上端部的部位;下端固定點,其是固定上述各耳繩的下端部的部位;以及第1中間固定點,其是固定上述各耳繩的中間部的一個部位的部位,在上述主體部的上下方向上,上述第1中間固定點位于上述上端固定點與上述下端固定點之間。
在該口罩中,主體部除了上端固定點和下端固定點以外,還具有第1中間固定點。即,不僅耳繩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固定于主體部,中間部也固定于主體部。而且,第1中間固定點在主體部的上下方向上位于上端固定點與下端固定點之間。在該情況下,與不存在第1中間固定點的情況(上端固定點和下端固定點成為來自耳繩的力的作用點的情況)相比,一個作用點從上端固定點或者下端固定點向第1中間固定點移位,接近另一個作用點。由此,該一個作用點不容易從耳繩受到朝內的力,因此主體部的兩側端不容易松弛。
根據本發明,實現了不容易在主體部的兩側端與面部之間產生間隙的口罩。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口罩的第1實施方式的主視圖。
圖2是用于對主體部10的上角部C1和下角部C2進行說明的圖。
圖3是用于對主體部10的側端10c的附近V1進行說明的圖。
圖4是用于對從中間固定點16至上端固定點12的上下方向的距離d1和從中間固定點18至下端固定點14的上下方向的距離d2的圖。
圖5是用于對圖1的口罩的效果進行說明的圖。
圖6是用于對圖1的口罩的效果進行說明的圖。
圖7是用于對圖1的口罩的效果進行說明的圖。
圖8是示出本發明的口罩的第2實施方式的后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無有,未經株式會社無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582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利用氫化硅和銀的感應透射濾波器
- 下一篇:一種金屬復合管及其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