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利于顱耳角成型術后固定并減少疤痕的輔助支架及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457237.2 | 申請日: | 2021-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977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穗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F2/50 | 分類號: | A61F2/50;B29C64/386;B33Y50/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知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高文龍 |
| 地址: | 51012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利于 顱耳角 成型 術后 固定 減少 疤痕 輔助 支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利于顱耳角成型術后固定并減少疤痕的輔助支架及制備方法,所述輔助支架根據患者正常側的耳廓通過鏡像翻轉后獲得的耳廓形狀通過3D打印成型,所述輔助支架為與患者患耳的顱耳角相適配的C型支架,包括上邊緣固定部、皮瓣貼合部以及下邊緣固定部,所述的上邊緣固定部包繞至患耳的耳輪腳前,皮瓣貼合部緊密貼合患耳的顱耳角,下邊緣固定部包繞至患耳的耳垂下方,所述輔助支架直接卡裝顱耳角,從后方將顱耳角包裹且緊密貼合;本發明有利于顱耳角成形術后固定并減少疤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耳科醫療器械及制備方法,具體是指一種有利于顱耳角成型術后固定并減少疤痕的輔助支架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先天性小耳畸形主要的治療方法是耳廓再造術。隨著審美觀念的提高和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耳廓再造的期望和要求越來越高,希望再造出更加逼真美觀的三維立體耳廓,而顱耳角是形成耳廓立體三維感的重要組成部分。耳廓再造術一般包括三期,一期為自體肋軟骨雕刻耳支架置入術,二期為顱耳角成型,三期為耳甲腔成型術。而顱耳角成型術常取一期預先過量切取的肋軟骨埋置于耳后筋膜內,以作為抬高顱耳角的支撐材料。同時測量耳后創面的大小,在肋部切除相同大小的全厚皮片,植于創面,用紗線打包包扎并適當加壓,術后7~8天拆包,術后半年內需避免患耳耳廓受壓。
在顱耳角成形術后康復過程中,顱耳角植入的肋軟骨三角形支架需與移植皮瓣緊密貼合,以促進傷口愈合及皮瓣生長。然而,由于肋軟骨有被吸收變淺的可能,顱耳角抬高的角度及形狀可能在恢復過程中出現變形,與對側正常耳差別較大,并且若植入支架與皮瓣的貼合欠佳,可能導致明顯的疤痕形成。因此,在顱耳角成型術后恢復過程中,需要一個幫助固定顱耳角并塑形的支架,使患兒與正常耳對稱,并保證皮瓣與植入支架緊密貼合,預防瘢痕攣縮,減少疤痕形成,促進愈合與康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有利于顱耳角成型術后固定并減少疤痕的輔助支架。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有利于顱耳角成型術后固定并減少疤痕的輔助支架的制備方法。
應用本發明的輔助支架及制備方法,有利于顱耳角成形術后固定并減少疤痕。
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有利于顱耳角成型術后固定并減少疤痕的輔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支架根據患者正常側的耳廓通過鏡像翻轉后獲得的耳廓形狀通過3D打印成型,所述輔助支架為與患者患耳的顱耳角相適配的C型支架,包括上邊緣固定部、皮瓣貼合部以及下邊緣固定部,所述的上邊緣固定部包繞至患耳的耳輪腳前,皮瓣貼合部緊密貼合患耳的顱耳角,下邊緣固定部包繞至患耳的耳垂下方,所述輔助支架直接卡裝顱耳角,從后方將顱耳角包裹且緊密貼合。
本發明所述皮瓣貼合部開設有多個貫通的小孔,以保證通氣,防止皮瓣壞死。
本發明所述小孔為長寬比為2:1的條形孔或圓形孔,條形孔的長度尺寸為2-4mm,圓形孔的直徑為1-2mm。
本發明所述輔助支架的材質為人體硬硅膠。
解決上述第二個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對應于上述顱耳角成型術后固定并減少疤痕的輔助支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用3D掃描儀掃描患者正常側的耳廓,得出耳廓輪廓的特征數據;
步驟2:將步驟1獲得的耳廓輪廓的特征數據輸入電腦,通過Photoshop技術鏡像翻轉得到將要再造耳廓的外形;
步驟3:將步驟2獲得的耳廓的外形傳輸至3D打印機,通過3D打印機打印,形成顱耳角的輔助支架。
本發明所述步驟1中,所述的特征數據包括耳廓上下徑、前后徑、耳輪外形、顱耳角高度、深度和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未經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5723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