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太陽系邊際探測電推進轉移軌道設計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455468.X | 申請日: | 2021-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26880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4-07 |
| 發明(設計)人: | 鄭藝裕;信思博;鄧武東;柳明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6F30/15 | 分類號: | G06F30/15;G06F30/20;G06F111/04;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國中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太陽系 邊際 探測 推進 轉移 軌道 設計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太陽系邊際探測電推進轉移軌道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S1:建立深空電推進-借力轉移軌道設計模型,包括行星借力軌道模型和電推進軌道模型,并設定飛行序列;
步驟S2:根據設定的飛行序列,設定探測器從地球以接近1:2共振比出發,以彈道飛行的方式對優化變量進行猜測,利用Sims-Flanagan模型進行軌道遞推,獲得發射參數、行星借力參數、轉移時間以及燃料消耗參數;
步驟S3:設定發射C3、借力高度約束條件,根據Sims-Flanagan模型和借力軌道模型,利用SQP算法進行初步優化;
步驟S4:根據初步優化結果,采用軌道動力學模型,依據間接法進行再優化,獲取最終解;
所述步驟S1具體包括:
步驟S1.1:根據太陽能推進推力大小和比沖具有跳躍、不連續的性質,對推力大小和比沖進行平滑化處理,在確保精度的同時,將推力和比沖函數改造為連續可導函數;
步驟S1.2:對電推進軌道進行離散化處理,建立日心二體電推進Sims-Flanagan模型;
步驟S1.3:考慮八大行星的引力影響,建立日心多體軌道模型,采用最優控制理論的間接法推導,得到打靶方程,該方程的迭代變量包含6個協狀態初值,迭代目標也借力時刻的位置和速度;
所述步驟S2具體包括:
步驟S2.1:根據設定的飛行序列,設定探測器從地球以接近1:2共振比沿著地球切向出發;
步驟S2.2:設定推力大小為零,以彈道飛行的方式對地球、木星和海王星借力雙曲線超速矢量、探測器質量以及飛越歷元進行猜測;
步驟S2.3:利用Sims-Flanagan模型進行軌道遞推,獲得發射參數、行星借力參數、轉移時間以及燃料消耗在內的相關參數,逐步迭代調整直至滿足軌道連續性,完成優化變量初值猜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系邊際探測電推進轉移軌道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所設定的飛行序列為地球-地球-木星-海王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系邊際探測電推進轉移軌道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具體包括:
步驟S3.1:設定發射C3和借力高度約束條件;
步驟S3.2:采用Sims-Flanagan模型和借力軌道模型,利用SQP算法進行初步優化;
步驟S3.3:根據初步優化結果,獲取各階段行星借力、探測器質量以及轉移時間軌道參數,作為?間接法優化的初始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陽系邊際探測電推進轉移軌道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4具體包括:
步驟S4.1:根據初步優化結果,對轉移軌道進行階段劃分,整理各階段的借力參數;
步驟S4.2:采用間接法對各個階段的優化進行建模,獲得各階段兩點邊值問題;
步驟S4.3:對兩點邊值問題進行打靶迭代,采用多變量牛頓迭代,構建迭代方程,進行循環計算,直至滿足指定精度,獲取最終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未經上海衛星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455468.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